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李亮 左京 通讯员 李顺达)早晨7点10分,武家芳刚刚梳洗完毕,她打开窗户,看着旁边一座座楼房,看着家门口公路上疾驰的轿车,再看看早起的人们锻炼的身影,若不是老伴喊了她一声,说他出去了,她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实际上她从那个山沟已经搬下来几个月了,但她有时仍然不能相信自己。老伴已经在自己的视线里走出去很远了,她想起前不久,在那个山沟住时,得了脑梗的老伴经常连门都不出,精神状况很差,自从搬到这里后,老伴经常早起散步,身体好了很多,时不时还对她念叨:“能住到这里是祖辈多少代人的梦呢。”她知道,老伴做梦也高兴。她从心里感谢政府,感谢移民搬迁这个工程,圆了她和老伴的梦,也让许多家庭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武家芳在小区院子里打扫卫生,因为喜爱这份工作,她连扫地时都带着微笑。
搬迁改善了老伴的身体
武家芳原是山阳县十里铺街道办事处王坪村二组人,她家在一个很偏僻的地方,由于年轻人出外打工,家附近住的人所剩无几,有时坐在家门口一整天,也见不到几个人。春夏还好,有花草作伴,秋冬的山村格外萧条,视野也被两边的山挡住,这条狭窄的沟让住久的人偶尔会产生厌烦感,就好像他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被束缚住一样,想挣脱又无力。这里的老人也想去外面看看,但是他们又很无力,祖辈都是农民,若想脱离这种环境,难上加难。
在武家芳看来,她是幸运的,党的好政策让她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她现在拥有了干净的卫生间、宽敞明亮的厨房、客厅,随处可见宽阔的水泥路、广场、健身设施、漂亮的建筑物。到了冬天,她看到的也不再是光秃秃的山,而是一栋栋漂亮的住宅楼。她很欣慰,但更让她欣慰的是,自从搬了下来,她的老伴身体变好了,精神也愉悦了很多。
一想到老伴的身体,她眉头不自然紧缩一下。前年,她和孩子陪老伴看病,一年间去了9次医院,其中去西安都有好几次,一直不见有啥好转。可是搬迁下来之后,老伴的心情好了,身体也比以前硬朗了很多,有很多邻居见了都说老伴比以前精神多了,话也多了。她这个与老伴一起生活了40多年的人不用想都知道,老伴是打心里高兴。
让老伴和她高兴的还有一件事,就是她现在有了一份工作,居然也挣上了工资。今年65岁的武家芳,精神抖擞,说起话来井井有条,脸上不时绽放着笑容,看着只有50岁出头的样子。两个月前,她被聘为搬迁安置点的保洁员,和另一名同事一起打扫小区的卫生。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月800元的收入,虽然在普通人看来,这份工作不是那么值得炫耀,但是对她而言,非常珍惜。从她的语言里就能听出来,“我大半辈子都没上过班,娃他爸都夸我有用呢。”她觉得这个工作给她带来的不仅是收入,更是一个人自身价值体现的满足感。
当然,孩子的孝顺也让他们倍感欣慰。武家芳有一个儿子在县城做建筑活,儿媳在县城照看两个孩子,她和老伴一直在农村住。后来,政府有这个政策后,他们家符合移民搬迁的条件,儿子和儿媳就执意让他们搬下来,说是方便。他们知道孩子们过得并不富裕,他们怕拖累孩子就一直推脱,后来听说政府给补贴几万元,孩子也再三劝说,这才同意搬下来。“老家离城25里路,现在离城只有5公里,看病在对面,买啥也都方便,就跟城里人一样。”武家芳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