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家乐乐了农民醉了游人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休闲形式,农家乐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近期,记者调查发现,经过当地旅游、卫生等相关主管部门培训、指导并挂牌的镇安县城周边青槐、水源等农家乐已经成了吸金的招牌,每到周末都吸引着县城甚至是省城西安都市人的青睐,在让游客乐的同时,农家乐户主赚了个盆满钵满。镇安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旅游,进一步调整了产业结构,同时也对建设区域经济、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也给我市农家乐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一“农”带动多农兴
人们到农家乐来,既图的是田园风光,更图的是吃上纯天然、无污染的农家菜。为此,农家乐采用自己种植和固定农户种植两种方式来确保食材来源。记者发现,县城周边交通发达,一些农家乐和周边农户组建了前店后厂式的生态农业小循环。5月9日,正是五一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几天前刚火了一把的回龙镇水源村康元农家乐老板徐子程一家又忙的不易乐乎。他正忙着在田里掐韭菜,几帮从西安赶来游玩的客人正带着孩子高兴地在田坎边摘樱桃。老徐在地坎上乐呵呵地介绍,现在他负责种菜、养鸡、养猪,老婆负责做菜、招呼客人,自然形成前店后厂。
永乐镇青槐社区金汇源农家乐每年纯收入15万多元,但它的菜基本不到县城采购,而是由老菜农丁曾高长期供应,丁曾高说:“娥娃子(汪世娥,该店老板)监督得严得很哟,一点不准用农药化肥。他们家的剩菜、剩饭给我喂猪、喂鸡,咱们两家的人畜粪肥让我种菜,我的肉和菜就便宜点卖给他们。这么一转,我不花啥钱,反倒一年能挣五六万元。”这种农家乐和农户之间的小循环既保证了农家乐“农”字的诚信和天然,又避免了浪费和污染。
健康发展起来的农家乐,也自然带动了当地就业。在每户农家乐里,我们都能看到3名以上的帮工,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有客人了就来,忙完即回,农家乐按桌提成或每月发固定工资;闲时干自家活,把种的养的卖给农家乐。帮工李香妮说:“我们是几头不耽误,脚踏几只船,一年能挣一两万元。”
记者发现,许多游客在农家乐出来后,会到附近或者县城购买腊肉、木耳、香菇等农副产品。这也就带动了养殖业、林果业、食品加工业等各类产业的发展。以农家为龙头形成的农林牧副渔产业链,构成了一个“农家乐+农户+乡村旅游”的农村发展小模式,三者彼此互利互惠。
如家风格乐游人
在乡村旅游中,农家乐不仅是关键一景,而且是反映当地的一个窗口。诸多游客,尤其是外地游客通过在农家乐的“玩”“吃”“问”,就能了解到当地的物产和人文,让他们抛弃在城市里的喧闹,找到“家”的感觉。
在县城工作的宋先生说:“咱镇安的农民也有一个共同的影响,就是朴素大方、热情好客、心灵手巧。在农家乐,店主人永远都是笑容满面,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于第一次来镇安的外地人,他们会热情介绍镇安的物产和人文。他们就是咱镇安的招牌。”
走进县城周边的每户农家乐,记者发现,房子装修得简单朴实,一般都是两层的小楼带一个小巧院子,或者干脆是土坯房,更增添了古朴田园之气;各种菜品总是满桌子满碗的,大盘盛菜、大碗盛汤,量足、味美而价廉。青槐社区的兰家农家乐是十多间土木结构房子三面围成的一个小院子,十多年来一直生意兴隆。西安的樊明珠女士已经是第五次来镇安访友和游玩了,回回都是到这里用餐,她说,“我非常喜欢这里,和蔼的老板和古朴的房子总能给人一种宾至如归、回到老家的感觉。这里的菜,真像我小时候,陕南的妈妈和姥姥做的,嫽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