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讯(张晓军刘卫锋)当莽莽秦岭与滔滔黄河在商洛相遇,一个既有陕南山水灵秀,又有关中平原大气的历史小城孕育而生——洛南,中国汉字故里,华夏文明摇篮。当仓颉在华山之南、洛水之滨,创造28个兽蹄鸟迹文字开始,洛南人就在这里用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如今,当陕南移民安居工程成为城镇一道靓丽的风景时,洛南人的历史翻开了建造幸福家园的新篇章。
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在陕南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让洛南百姓的安居乐业梦插上了翅膀。洛南地处华山之南,洛河源头,全县总面积2830平方公里,总人口46.1万,其中农业人口36.01万,贫困面达40.78%。近年来,洛南县委、县政府紧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按照“城镇引领、以城为主”的思路,在仓颉造字故里谱写了一曲移民大搬迁的民生之歌。
坚持规划引领实现群众搬得出
该县紧扣“搬得出”目标,坚持以规划引领搬迁,编制修订了《洛南县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计划从2011到2020年,累计搬迁安置群众3.3万户13.2万人,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地质、洪涝灾害避险搬迁安置任务,实现避灾搬迁应搬尽般目标。结合县域实际,确定了以县城为中心,以石门、保安、永丰、景村、古城、灵口等镇为副中心的集中安置格局;按照“四个优先”、“五条红线”、“六个统一”进行建设和搬迁,把阳光庭园、大小渠川、花石浪片区作为三大移民主战场,全力打造陕南移民省级示范点和全省城乡一体化示范点。截止2014年底,全县已累计完成投资24.9亿元,实施移民搬迁1.24万户4.9万余人,建成集中安置点84个,集中安置1.1万余户4.4万余人,集中安置率88.82%。其中城镇安置点25个,安置搬迁户9628户38500人,城镇安置率77.64%,楼房化安置7949户31700余人,楼房化安置率64.1%,使全县城镇化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
坚持政策扶持实现群众稳得住
县上紧扣“稳得住”目标,优先把搬迁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先后出台了《洛南县进一步加强移民搬迁实施意见》、《洛南县鼓励搬迁群众进城进镇上楼优惠政策》等,从资金补助、户籍迁转、宅基地、承包地、就业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扶持,彻底解决群众搬迁户籍迁转、子女上学等实际困难,极大调动了群众进城进镇上楼搬迁积极性。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整合并轨移民搬迁与保障性住房政策,在“两房结合”上进行了创新探索,探索经验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关心和重视。省委书记赵正永、省长娄勤俭在指导洛南“两房”结合时,对“洛南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市委书记胡润泽、市长陈俊也多次深入现场,检查指导移民搬迁工作。
加大后续服务管理,按照“大配套”衔接城规镇规、上争取下调整,“小配套”捆绑规划与设计、不漏项不缺项的基本思路,配套设施大小衔接,内外联通,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目前,全县移民点基础设施投资2.15亿元,建成人饮、道路、卫生室、幼儿园、文化广场等各类项目349个。组建了石门镇河西、古城镇古城街、景村镇怡景佳苑、保安镇保安街等一批地方特色显明、功能设施齐全的移民安置新社区,同时成立了党支部,采取市场化运作,做好物业管理,提供精细化服务,彻底改变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使搬迁户真正找到归属感。
坚持产业带动实现群众能致富
“移民搬迁就是好,从山沟里搬到这里,住上了新居,还在一楼门面房办起了超市和建筑租赁站,这让我一年增加不少收入。”景村镇怡景佳苑移民小区的张卫峰欣喜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