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的剪枝和高接换优一直是群众最为头疼的事。刚开始,群众自己剪树,剪出的树枝太密,导致核桃产量低。镇村干部看到这种情况,又一次请来了核桃专家。经过专家耐心细致的讲解和现场试验,大家明白了“核桃树要剪成主干疏层型,下面三个立枝、空里两个枝、中间一个顶枝”这样的树型通风透光,产量高。
最初给核桃接穗时总是成活率很低,群众试验多次却找不到原因。经过专家的现场示范,群众发现,原来他们在接穗时少了“放水”这个重要环节,所以难以成活。后来,在核桃专家的引导下,他们学会了硬枝插皮舌接法、嫩枝插皮、嫩枝劈接、芽接等方法,并将这些方法普遍应用,每年从4月到7月份,自己按不同时节用这些方法接树,当年接当年活。如今,任家村人人都是接树高手,到地里干活,随手带把剪刀,几片塑料纸,捎带着就把树接了。
群众越来越注重科管,市、区有核桃研究试验项目,镇上都极力争取到他们村上,专家定期前来培训、指导,这样一来,村民的科管水平突飞猛进,王建行、王育民、张兵厚、王保民等村民俨然成了核桃科管专家。连市核桃研究所专家王根宪都夸他们,这些土专家经验丰富,剪枝剪得比专家都好。
在群众的精心管护下,任家村的核桃园成了全商州长势最好的核桃园,经济效益逐年提高。目前全村核桃园1400多亩,户均发展核桃2亩以上,2014年人均核桃收入就达4000元以上。
“卖”技术把钱赚
第一次出售技术是在2011年,当年汉中的一个林产品公司联系到村主任王建行,请他帮忙组织40万接穗,听闻村里的群众熟悉“高接换优”技术,让他联系几个技术员,帮他们接穗。谈妥相关事宜后,王建行激动不已,连忙从村里挑了5名技术高的妇女,又在自己家里培训了几天,连同嫩条一块送到汉中,出售嫩条赚了钱,这些妇女每人每天劳务费150元,当年他们就从汉中挣回了70多万。从那以来,连续3年,汉中都买他们村的嫩条,从他们村雇人帮忙。
2014年,甘肃徽县又请他们村20名技术员到当地接穗,一干就是40天,又拿回了10多万的劳务费。近几年,他们村的技术员还到山东、陕西的关中接穗,全村组织劳务输出6次,赚回来了100多万元的劳务费。同时,出售接穗收入200多万元。
如今,任家村科管专业村的声名在外,村民也自己找到了赚钱的路子,每年到核桃接穗期,村里有20多名村民就自己联系,到周边的村或乡镇上为核桃园接穗,一棵树10元保活。由于他们接穗成活率高,受到周围群众的欢迎。
从400亩到1400亩,从靠天吃饭到拿技术赚钱,任家村的嬗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产业发展必须重视科学技术。也让我们领悟到,农民也可以靠技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