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魏 华
奶奶教会了雷娇很多家务技巧
“要在以往,这日子肯定是没法过了!”近日,记者一行在镇安县青铜关镇铜关村四组移民搬迁安置点回访“中国好人”雷娇时,她奶奶说的第一句话。老人拉着记者的手继续说:“我今年68岁了,黄土已经埋到了脖子,像咱家这种状况的人家,我见得多了,我和孙女雷娇要不是赶上现在的好社会,早都完了。”
2001年,小雷娇出生在青铜关镇兴隆村二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尽管日子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还是过得充实而满足。就在小雷娇4岁时,爸爸意外重伤瘫痪在床,至今生活不能自理。随后一年,雷娇不堪生活重负的妈妈离家出走,留下了瘫痪的的丈夫,行动不便的婆婆,年幼的女儿。伴随着成长,小雷娇开始了一边上学读书,一边照顾奶奶和父亲,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负起了家的责任。雷娇的孝老爱亲故事也许多媒体关注,2014年,第92期《中国好人》出炉,镇安雷娇榜上有名。
雷娇的家在移民小区第二排,虽然只有一层,比别家两层半的楼房显得低矮许多,但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利索,看着倒也舒适温暖。“老家在龙胜乡兴隆村兴隆寨子下的深山老林里,因为是土房、泥地、独家村,我瘫在床上四年多没有出过门,听见窗外人说话,心里就像猫抓了一样发慌,想见见人、说说话。”爸爸雷昌成说,雷娇勉强能提水时,就提着五斤的塑料桶去三、四里外的水井提水。“2008年搬来后,出门就是水泥街道,雷娇可以推着我出门呼吸新鲜空气,与人聊天;有了电、通了水,距学校、镇政府很近,出门几十米就是省道,干啥都方便。”他指着客厅左侧堆放的太阳能部件告诉我们,这是镇政府刚送来的,准备马上安装。
“我们一家三口,妈妈年过花甲,身体多病;我瘫在床上,没人扶都起不来;女儿才是十来岁的娃,都不挣一分钱。不过,我们三人都享受一级低保,柴米油盐钱够了;看病有农村合作医疗;雷娇上学减免了所有费用;政府和好心人经常送米送油送衣服,吃穿不愁。这是昨天早上,县残联送来的活动病床和防褥疮充气床垫。”雷昌成说得高兴起来,一个劲儿地上下拍着还没来得及拆封的病床和床垫的包装纸箱。“这个家现在看来有了点样子,全是大家撑起来的。”
雷娇告诉记者,虽然家里穷得总是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几瓣花,自己没有零花钱,爸爸依然需要精心照顾,奶奶更加年老多病,家务越发繁多了,但是她很知足。“平时一家人就一直享受政府的关爱,自从获得‘陕西爱心少年’和‘中国好人’后,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一直都在帮我们,我们一家都感激不尽。”
奶奶教会了雷娇很多家务技巧
别人的帮扶,也深深地影响了雷娇一家人的心灵。现在,14岁雷娇已经知道家里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变得对他人充满了关心和爱护。在学校,同学有什么需要帮助,她都会热心帮忙。今年3月,学校为一个生重病的学生捐款,校领导、老师、同学都劝她不用捐了,可她却坚持将身上攒了很久的5元钱拿了出来。政教主任赵明华说,雷娇当时说了一句让他吃惊且会铭记在心的话,“这钱是别人给我的,现在我身体好,比这个同学强,把这钱捐给他,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