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李亮 谢非

田福财老人穿上军装后立即精神抖擞
田福财老人就那样静静地坐着,只是在说话者靠近他耳旁时似懂非懂地点一下头,然后“嗯”一声算作回应。今年刚做过颅脑手术的他,身体状况不如往年,听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更是不如以前,很长时间都说不出几个字。老人的孩子讲,即就是老人身体健康时,也很少提及年轻时奋战沙场的经历,他一辈子话很少,为人低调,只是默默地为共产党的事业奋斗着,在老人心里,那是他的战友用献血和生命换来的。
14岁参加抗日游击队
田福财老人今年91岁,出生于山西省沁源县。沁源县地处太岳山东麓、长治市西北部,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腹心,是太岳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据1944年1月17日延安《解放日报》题为《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载:“抗战以来六年半的时间中,敌后军民以自己的血肉头颅,写出了可歌可泣的英勇史诗。在这无数的史诗中间,晋东南太岳区沁源县八万军民的对敌斗争,也放出万丈光芒的异彩。”沁源人民在敌人的围困战中,表现出了超强的勇敢和智慧。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田福财老人自豪的故乡,却有着让他一辈子难以忘记的痛苦回忆。在日军第一次扫荡沁源时,田福财的亲人就剩下了哥哥和父母,而第二次扫荡时,他最爱的亲人全被杀光了,只剩下了年幼的他。那一年他14岁,在他幼小的脑子里,充满的都是家仇国恨,他恨日本人,是他们毁了他的全家。
1939年冬天,年轻的田福财参加了抗日游击队,这段经历,他向自己的孩子简单提过。那时因为年龄小,他在游击队里当通讯员。游击队一般是晚上行军,行军时他要扛起旗帜走在最前边。因此,他 也能接触到一些大队与中队的负责人,增长不少见识。游击队除了宣传抗日,协助临时政府建立组织,扩大自身队伍外,还承担着保卫、通讯联络及各种勤务活动。刚开始他们的队伍很小,人数也只有一百多人,后来慢慢地发展壮大,几乎村村都有了游击队员。
参加过百团大战
1940年9月,老人参加了八路军,被编入五十九团特务连,依旧担任通讯员。抗日战争时期的五十九团,是根据“黎城会议”的精神,在中共太岳区党委建立之后,对太岳区的武装建设,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对正规部队八路军第三八六旅和决死第一纵队进行了整编,而五十九团就属于决死第一纵队,属八路军总部领导,薄一波为司令员兼政委。
老人被编入五十九团后,参加了历史上著名的百团大战,虽然关于这段详细的经历老人很少提起过,但根据其子女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老人平日里断断续续的讲述,可以了解到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发起百团大战,五十九团在同蒲路进行破击作战。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五十九团在霍县、洪洞坚持破袭,连续歼敌。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实行了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为了粉碎日军的报复扫荡,第三八六旅和决死第一纵队在王新亭指挥下,领导机关与主力部队分别组成两个支队,以第五十九团、第四十二团及决死第一纵队直属机关组成沁西支队。11月24日,“扫荡”太岳区的日军合击侵占沁源城,开始进行分区“清剿”。沁西支队第五十九团在沁源县胡汉坪、马背地区痛击“清剿”之敌,共计歼敌260余人。
关于抗战的经历,老人对其老伴说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在一次战役时,他亲眼看见了连长牺牲,老人跟连长的感情很深,那一幕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老人之前多次看电视时,看到一些打仗牺牲的场面,就会禁不住流泪,那种经历了战友生死离别的痛苦在老人心里留下了一辈子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