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也曾说过打仗时最困难的时期,那时部队里经常有士兵“打摆子”,老人也曾得过此病。“打摆子”就是疟疾,中医称“正疟”、温疟。患有此病的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先发冷发抖,短时间内体温又迅速升高,神智模糊,胡言乱语,此病是那个艰苦年代里人最害怕的,如果长时间未愈,就有生命危险。老人能记得他生病时,首长们对他都很照顾,半夜行军时,就会让他坐到马背上,因为战友的细心照顾,老人度过了那个最危险的时期。“那时的战友情胜似兄弟情。”老人经常对子女们这样说。
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
老人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在他的笔记本上详细地记载了他年轻时的经历:1940年9月,五九团特务连通讯员;1943年10月,十一团政治处警卫员;1944年11月,十四旅旅部警卫员;1946年6月,十四旅警卫班班长;1947年11月,商洛地方农会工作员;1948年11月,丹凤竹林关区工作员……1954年10月,镇安县兵役局四科长。从1947年开始至退休,老人大部分的经历都投入给了商洛的建设,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革命事业奋斗一生,对党忠诚,无私奉献。”
的确,老人一生都是这么做的,在工作岗位上他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为人处事很低调,从不计高论低,不讲贪图享受,工作中再苦再累也不提。每当别人说起工资待遇时,老人就说:“参加解放战争的战友那么多,能活下来的屈指可数,我已经算很幸运的了。共产党待我很好,我很满足。”
老人一生获得过很多勋章和证书,而其子女见的很少,在记者的要求下,他的老伴拿出来一部分。其中的一个立功证书上写着:田福财同志在十二旅山阳工作队,工作积极负责能克服困难,表现优异,署名是商雒军分区政治部,一九五二年七月五日。其中一枚独立自由奖章是1956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颁发的。老人的女婿马卫军说,在这之前,老人只将这些证书拿出来过一次,那还是去年90大寿时,子女要求才拿出来的。
老人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儿子是军人,女儿也是军人。老人经常对他们讲,在工作上要勤勉努力,共产党打下的江山不容易,要珍惜如今的生活,将党的事业发扬光大。如今,老人生病了,他在战场上的经历我们无从得知了,但是通过其家人在给老人洗澡时发现的多处伤疤,就足以证明老人在战场上所留下的反抗和斗争。
在整个采访中,田福财老人没有说过一句完整的话,我们的采访只能通过一些文字材料和其亲人的口述得知。但是我们发现在当老人穿起军装的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老人永远记得他的身份是军人,当他穿上军装时是那么的幸福。我从心里向面前的老人致敬,为这个一身伤疤却从不言说的老人,为这个一生只顾付出不愿享受的老人,为这个曾经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为新中国努力付出的人,他和很多个老兵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斗争的信念,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