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不久后,南下支队又继续南进,他们在重重困难下渡过了长江。渡江后打了一场大仗,关于渡江后的这次大田畈战斗张玉岗大抵能记得一些。“那次战斗非常激烈,连续与敌战斗了30多小时,打退敌人无数冲锋,并缴获了日军大量枪支,敌人伤亡惨重,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张玉岗略带骄傲地说。
后来,南下支队继续南进,与广东部队直接配合,发展南方局面。那时正值夏天,部队连续行军,温度非常高,部队里的很多战友都因中暑成了病员,最后因此牺牲的人也不少。“活着的人总是幸福的,经历了那么多次危险,最终能活下来,真的很幸运。”张玉岗说。当时行军时,除过遇有泥潭、大雨等自然因素外,还要躲避四面来敌,经受饥饿,但大家的情绪仍然很高。
在南下支队里,首长曾让张玉岗当排长,他认为自己没有文化就没有当,他选择当了侦查员。侦查员的任务主要就是收集情报和武装侦查,有时候想要了解敌方情况比较困难,张玉岗和战友就会先打黑枪,敌人一听枪声就会立即出动,这样就方便了解敌人情况。“那时候还曾化装成老百姓,搜集情报,反正是想了很多办法。”张玉岗说。
不到两年时间,南下支队从延安打到广东,又从广东打到延安。经历了大小战斗300余次,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张玉岗仍旧记得,王震司令员曾在部队里说过这样的话:南下支队在走着一条痛苦的血染的路,中国老百姓所受的痛苦都集中在这支队伍身上,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全中国的老百姓翻身。他们部队里所有的战士都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全中国的老百姓翻身。
晚年生活满足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张玉岗也曾遇到过多次危险。他记得,有一次是在商洛的镇安和柞水交接处,国民党部队和共产党抢占制高点,当时他拿着枪往山上爬,突然一个国民党士兵从地上爬起来,用枪对着他。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后面一个排长大声喊了句:“同志,自己人。”国民党士兵迟疑了一下,这一枪就打到了排长的胳膊上,他立即打死了那个国民党士兵,只不过排长的胳膊被打穿。“我的枪法是很准的。”张玉岗说。当时部队在湖北俘虏了一个国民党士兵,国民党士兵要逃走,他喝令国民党士兵站住,对方不站。他一枪打到对方的肩膀上,对方倒下了。“我并没有想让他死。”老人说。
中原突围后,张玉岗还曾随王震打过榆林,后又攻打运城。在运城时,共产党成立了办事处,他留在了办事处工作,那时的他已是侦察排排长。1949年,他从运城调到渭南,1959年又调到了商南粮食局工作,在那里工作20年后,他被调到地区粮食局,一直到退休。
“因为在南下支队时长期走路,条件又恶劣,父亲落下了病根,后来做过两次手术,如今腿还是不好,无法独立行走。”张玉岗的儿子张小宏说。张玉岗有4个孩子,在商州居住了两个,在西安居住了两个,他都是在子女家换着住。
如今,张玉岗老人已经92岁了,除过腿不灵便外,身体还算好。吃饭睡觉都很规律。老人还有一个习惯:中午吃米饭时,还要喝上一些酒。“买一瓶酒几天就喝完了。”张小宏说。
老人是一个比较自立的人,实在没办法时才麻烦儿女。孩子们说给他买一个轮椅,他硬是不要,有时候孩子想把他扶下楼去走走,他也不愿意去,孩子们都知道父亲不想给他们添麻烦。
张小宏告诉记者,老人除过读书看报外,还有一个写日记的习惯,虽然回到地方后,老人还专门在西安学习过一段时间,可他总说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所以一生都要学习。
也因为老人很珍惜如今的生活,他从来不会计较得与失,也很少去问工资的事情,他很满足共产党创造的美好生活。当问起他什么时候回商洛,老人微微笑了下:“马上就回去了。”他对商洛有深厚的感情,他也一直觉得商洛比西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