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生活而妥协
这次受伤,让他的爱好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一致让他放弃摩托车运动。迫于家里人的压力,2005年底,杨凯卖掉了摩托车,而后连续干过出租车司机和货车司机。这期间,杨凯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庭。直到2010年,杨凯有了积蓄,买了辆大货车,开始自己跑运输。“为了养家糊口,必须要把兴趣爱好放下来,否则没有经济基础,如何谈发展兴趣爱好。”杨凯说。
2014年,生活稳定下来的杨凯,忍不住内心对摩托车的渴望,这次花了两万多从外地买来一辆二手的雅马哈越野摩托。而换新的摩托车其中一个原因是之前买的太陈旧,维修成本高;另一个原因则是协会里别的车友都换了新车,杨凯看着心里痒痒。“说到换车,还是有点虚荣心在作祟吧。”杨凯笑道。
志同道合的伙伴
通过车友会,杨凯认识了另一位同样喜爱摩托车特技的22岁小伙张恒。“以前和我一起练的小伙伴都慢慢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没人再坚持了。现在就我们俩没事的时候,聚在一起练练动作。或者在网上找视频,看看有什么新的动作可以学。”杨凯说。
“其实最难练的反而是看似简单的基础动作。就拿最基础的翘头直行为例,看起来很简单,就是让前车轮离开地面,仅使用后车轮前行。但是在把车前轮翘起的一瞬间的力量和角度,就已经决定了这个动作能前进多远。”杨凯解释道,“在这项运动里,车的好坏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驾驶者的胆量,其次是平衡感。我以前用那台旧车,只要前轮抬起来,就能一直保持这个动作,不会掉下来。”
他们没有固定的练习的场地,就自己寻找一些坡地或者洼地。没有练习的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做。找来圆木做冲刺用的斜坡,为了增加摩擦力,再找来自行车的车轮胎,用钉子钉在木头上。每次练习时,都要借三轮车把木头斜坡运到空地上。
在前不久的一次表演中,他们俩出色的技术和精彩的表演得到了主办方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但在欢呼声的背后,则是他们二人提前一周,每天辛苦的练习。为了保证高台飞越的动作不会伤及观众,他们一次一次的练习,然后丈量落地的距离,最终把安全值精确到了厘米。就是凭着这样认真、钻研的精神和过硬的技术,他们俩已是各种商业活动经常邀请的表演嘉宾。
可是杨凯却选择渐渐淡出,很少参加商业演出了。“现在毕竟年龄不饶人,而且自己也要开始考虑以家庭为主了,摩托车我会一直玩下去,将作为我的爱好陪伴终生。”夕阳下,杨凯驾驶着摩托车向前飞奔而去,头盔上反射着金色的阳光,耀眼而美丽。或许张恒所说的,“四轮承载肉体,两轮承载灵魂。”就是他们将自己的爱好坚持下去的最好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