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南县201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系列报道之卫生篇
“新农合政策就是好,前一段时间我住院花费5000多元,医院就给报销了3000多元,自己才出1000多元!”日前,在洛南县医院新农合报销窗口,刚办完出院报销手续的马振富老人拿着报销的钱高兴地说。近年来,洛南县像马振富这样享受到新合疗报销的群众不计其数,他们通过“新农合”,搭上了幸福健康快车。
自2007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洛南县新农合经办中心不断完善补偿政策,健全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培训,严格资金监管,全县新农合运行规范,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县2014年补助参合群众51.38万人次,资金支出1.61亿元,参合群众受益率达136.07%。
突出重点 新农合工作稳步推进
近年来,该县新农合经办中心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补充完善了新农合补偿方案,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全县新增门诊慢性病8种,将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提高到65%,将22种重大疾病按合规费用80%报销,将二类门诊慢性病封顶线提高到3000元,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为了防止基金透支,他们合理分配基金,经认真分析研判,及时调整基金分配比例,调整后的门诊统筹基金占13%(其中特殊慢病基金占门诊统筹基金的20%),住院统筹基金占80%,大病补助基金占5%,风险基金按2%的标准提留,确保了新农合的正常运转。
该县积极推进大病保险,从今年起按人均20元筹资标准从合疗基金中筹集大病商业保险基金,按“征缴、经办、监管、服务”分离原则,采用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商保机构经办、医疗机构服务的模式,采取分段计算、累加支付的办法,对个人自付合规费用达到1万元以上的全部纳入大病保险,分段提高报销比例,使更多大病患者能享受到合疗政策补助。围绕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在社区的思路,积极实施分级诊疗,使90%病人在县域内就诊。同时,全面实行分级转诊制度,拉大新农合补助比例,合理引导患者分流,降低就医成本,放大新农合社会效益。
强化管理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为保证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该县新农合经办中心在县广播电视台宣传报道典型事例,在集镇发放宣传资料,在病房开展一对一宣传。同时坚持集中培训与分片培训相结合,对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合疗专干和村医进行业务培训,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培训760余人次,发放培训册2500多册。
在新农合报销中,他们积极推行优质便民服务,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热茶暖心、一心一意办事、一声招呼相送的“五个一”工作法,完善“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每月在规定定点医疗机构报账期间,职工一律取消休假,加快资料审核,加快资金兑付,从每月报账日开始,到下月10日前资金拨付到定点医疗机构账户不超过30个工作日,保证了工作效率。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五项制度落实,他们在推行节假日值班制度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上午下班顺延2小时”的错时值班制度,建立党员示范岗、新农合回访制度,在服务大厅设立老人服务岗和休息区,全天候茶水供应,确保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新农合服务。
该县制定印发了《关于巩固和完善新农合门诊统筹总额预付制度的通知》,坚持长期开展、按月预付、季度考核,动态调节,有效杜绝在年终或筹资时突击花费行为的发生。经过试点,各单位医疗行为趋于规范,小病大治、住院费用不合理上涨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他们严格执行新农合“三户两印、封闭运行”的基金管理制度,规范资金划拨流程,坚持筹钱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见钱和基金支出转账支付方式。对于境外就医资金,简化兑付程序,缩短兑付时间,解决了境外就医患者报销不便的问题,杜绝了管理漏洞,确保了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