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小洋楼整齐排列,零星绽放的广玉兰点缀着村庄,窗明几净,青山偎依,绿水环绕。白天,人们到附近的工厂和园区“上班”挣钱;傍晚,人们到“新社区”广场上健身、打球、扭秧歌。在商南县试马镇富民街、金丝峡镇太子坪村、湘河镇莲花街等移民安置点,映入眼帘的全是一派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化、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这些都是该县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取得的丰硕成果。
2011年以来,商南县坚持把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政治工程来抓,牢固树立“抓移民就是抓发展,抓移民就是保民生”的理念,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注重调研抓规划,强化措施抓建设,加强监督抓质量,扩大宣传抓安置,使全县移民搬迁安置工作高效推进。4年来累计实施移民搬迁10000户34103人,完成10年任务户数的44.8%、人口数的47.6%,其中地灾搬迁1984户6746人,洪灾搬迁1810户6154人,“五保”、特困、“危困”搬迁1540户5490人,全县城镇化率提高了6.7个百分点。2011年度商南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先进县”,2013年度再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奖励。
政府政策就是好
近年来,商南县围绕“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目标,按照“规划先行、试点突破、配套服务、产业支撑”的思路,大力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不断改善农村民生,逐步优化社会管理,农村面貌全面改观,农民生活持续改善。
走进商南县过风楼镇龙山移民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荣昌盛、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陈长松正在自家商店里忙碌地招呼顾客,满脸的笑容洋溢着满足的愉悦。忙里偷闲的他兴奋地告诉笔者:“现在的政策就是好,政府不仅帮助我们从大山沟里搬到街道边,还发了补贴款。我们这房总共才花了十几万,国家就补了5万,这样的政策过去谁都想不到!”
小区里,和陈长松一起搬迁过来的还有202户,每户都有一个30至60平方米的商铺,目前该移民新区超市、餐饮、家具等商铺均已开业。镇上还通过实施“移民群众技能培训提升工程”,为移民户量身订制培训计划,积极培育商贸、劳务、服务类等“无土产业”,现已发展新区商贸、加工、餐饮门店30余家。
商南县按照“两优先”“三为主”“四靠近”“三位一体”的搬迁安置思路,坚持尊重搬迁户意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抓搬迁,对有条件的搬迁户鼓励进城入镇定居,对条件一般的实行中心村集中安置,对“特困”“危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安置,对“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实行敬老院集中供养。还出台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八项”优惠政策,并将保障性住房与移民安置房“两房”捆绑,引导移民群众从“要我搬”向“我要搬”;同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改革,为移民户办理发放房屋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两证”,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和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双加快”。该县把县城金福湾1670套保障性住房回购至县移民办,作为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房使用,并以优惠价格和3-5万元的补助销售给移民搬迁户,有效打通了移民搬迁安置住房与保障性住房之间的政策通道,促进了政策之间的相互衔接融合。移民户用房产证还可一次性抵押贷款10-15万元,有效破解移民搬迁群众贷款难、创业难、发展难等突出问题。
2012年以来,商南县率先实施“四房”结合,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法。累计结合各类安置房1797套,对盘活房地产市场,提高县城空置商品房入住率,促进移民户进城入镇,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大局稳定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