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纪实
文/图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孙传卿 赵国群

商南城周、城区绿化实现全覆盖,小城商南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城。

园林式机关单位创建成效显著。图为园林式单位鹿城中学一角。

进入商南,就进入了绿色的世界。图为商界高速商南段森林景观。
地处陕、豫、鄂三省八县结合部的商南县,林地总面积301.6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6.9%,森林总面积223.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3%。这是一片有着1500多年文明历史的土地,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商南人,自古以来就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曾立碑护林,爱林护林意识在这里世代相传,数千年的文明积淀,让这里演绎成一道美丽的绿色风景。24万勤劳智慧的商南人,用花、用叶、用五彩缤纷的色彩,把商南大地装扮成偌大的绿色园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造好林、管好林、护好林,大兴林下经济,在全县形成了“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环境宜人、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这座城市赢得了“中国茶叶之乡”“全国名茶百强县”、省级园林县城、卫生县城、生态旅游示范县等多项殊荣,被誉为“陕南明珠”“大秦岭的封面”、天然氧吧、天然药库、动植物基因库,生态优势已成为商南的最大优势和靓丽名片。
争创绿化模范县 打造生态宜居地
商南县委、县政府站在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的战略高度,先后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生态强县的决定》《关于加快绿色商南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的工作目标,编制了《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按照“生态最优、环境最美、设施最全、人居最佳”的建设目标,着力打造绿色商南、水韵商南、不夜商南、文化商南、健康商南及“国际花园城市”。对照创建要求,县委、县政府将建设绿色商南、打造生态鹿城,作为重点工作事项、重点督办内容、重点考核指标,强力推动工作进展。每年年初,《县委工作要点》《政府工作报告》对绿色商南建设专项部署,并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任务明确到各镇办、各部门,节点督办、年终考核;每年年中,县人大、县政协组织代表委员专题视察绿色商南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情况、提供决策建议、推动工作落实;每年年末,县人代会、政协会将《绿色商南建设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一并审议,不断推动城乡绿化向纵深发展。
凝聚全县百姓力 共建美丽新家园
在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工作中,商南的决策者睿智地提出:建设绿色生态家园既是一项惠及子孙的德政工程,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群众运动,要紧紧依靠全县人民,动员全县人民,广泛宣传、强化举措,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创新实施了“百千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了定地块、定单位、定责任和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林的绿色商南建设“三定三包”责任制,夯实责任营造全民植绿氛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包抓绿色商南建设责任区,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植树造绿、抓点示范;广大干部职工,均在重点绿化区域划定责任田、明确植树量,每年春、秋两季,县委、县政府对干部职工植树情况逐点督查、考核,直至完成任务。全面落实适龄公民义务植树法定责任,根据部门职能和工作实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绿化示范工程”创建工作,涌现出金福湾社区、后湾美丽乡村、金丝峡旅游专线等一大批绿化示范单位、村庄、街(路),“城镇园林化、村庄林荫化、渠道林带化、水岸景观化、出入道口优美化”水平有效提升。塔坡绿化美化工程、天鹿酒店生态园林工程、金丝峡门户区绿化工程、沪陕高速28公里绿色长廊等样板林,既成景观带,又成产业带、旅游带。2011年以来,全县参加义务植树累计达79.9万人次、植树640万株,尽责率达98%以上、建卡率达100%;累计造林绿化26.37万亩,完成重点区域绿化6.3万亩,城区绿地达385.6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8.5%,绿化覆盖面积426.5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1.8%,人均公园绿地达12.4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