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左 京

高庆元老人最喜欢的,就是给人讲他以前打仗的往事。

64岁的大儿子高抗战细心照顾着腿脚不便的高庆元老人
1920年,他出生在陕北米脂县一个名叫姜兴庄的地方。本来平凡无奇甚至身世凄凉的生命,成长过程中却恰逢灾难深重的中国大地在陕北被燃起熊熊革命火焰,让他的骨子里红了个透。18岁,少年用他最美的青春换来一个无比光荣的称号:毛主席警卫营里的一名警卫员。今年,高庆元老人95岁了。这位从目不识丁的放羊娃蜕变为国家财税干部的老人,一直到从柞水县饮食服务公司离休多年以后,还清楚地记得那留在历史岁月里的永远不会磨灭的“三大任务”:保卫边区,保卫中央,保卫毛主席。
“王二小式”英勇少年
高庆元的童年与王二小有些许相似。“我3岁没有了妈,家里穷,小小地就开始给人放羊。”高庆元老人回忆,1935年他15岁,马明方等米脂的老一辈革命家经常在姜兴庄秘密开会,而他便经常以放羊娃的身份在外围放哨,“有一次国民党都快要包围首长们开会的地方了,我放哨的时候突然发现,赶紧跑去通知,大家就从大烟囱里钻出去跑掉了。”虽然不识字,但是在革命老区成长起来的勇敢少年有一颗赤诚而又正义的心,他要参加游击队,跟着共产党让穷人过好日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0月份,征求了父亲的同意高庆元在米脂老家正式加入抗日游击队。1938年,高庆元办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迎娶从小青梅竹马的姜宝玉,从此夫妻二人开始了相扶相携的革命生涯。
警卫员的枪林弹雨
1938年春节刚过,高庆元从米脂来到延安,正式成为中央警卫营三连三排七班的一名战士,随后妻子姜宝玉也来到中央保育院。高庆元老人告诉记者,三连的主要任务,就是保卫毛主席。提起毛主席,高庆元老人的情绪很高涨,他说:“毛主席很随和,在他能自由活动的时候,他会走到我们身边,问碾米干啥呀,我们就笑着说蒸馍馍哩。”
战争年代紧急的救援任务对于一位外围的警卫员来说也不可避免。“1938年,有一天我们三连接到了一个押送日本战俘的任务,连里就派了3个战友去。谁知道在路上,那3个日本人趁着战士们在河边洗脸的时候把枪给抢了。其中一个战友不幸牺牲了。”高庆元讲道,一名战友赶紧跑回部队求援,另一名继续追击战俘。等大部队追到时,那3个日本人到老百姓家要吃的未果,躲进了山洞里。警卫营里的神枪手在众人的协作下成功将逃跑的战俘抓获。“打仗,我们有老百姓送饭,他们没有。”高庆元老人自豪地说。
1940年,高庆元调入营部任青年干事,这一年,他冒着枪林弹雨完成了一趟艰难的远差:护送1000多名抗大团以上干部去皖南的新四军部队。“一共抽了我们6个人,任务是将1000多名干部平安送到洛阳。但火车还没有到潼关就遇到了麻烦,日本人的炮弹炸的根本没办法过。我们就从华阴下火车,绕洛南的后山步行到河南灵宝,再上火车到达洛阳。”高庆元告诉记者,成功到达洛阳后,有干部邀请他一起去皖南,但就在那天晚上他们6人接到部队电话,让其立即返回西安,护送周恩来与林伯渠回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