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丹凤:移民搬迁点亮百姓幸福梦

丹凤:移民搬迁点亮百姓幸福梦

2015-10-20 08:48:10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丹凤县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掠影
  金秋时节,走进竹林关移民新区,一幅美丽画卷便展现在眼前: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水泥路宽敞干净、一群老年人在广场上翩翩起舞……这是丹凤县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着力改善山区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丹凤县在实施移民搬迁过程中,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要求,通过循环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等“四区同建”的方式,积极探索陕南移民搬迁、产业集中区、小城镇建设、精准扶贫、消费市场培育“五位一体”模式,加快推进移民搬迁工程建设。2011年以来,该县实施移民搬迁安置11200户39096人,实现了移民搬迁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互促共赢。
  “四区同建”:移民户在家门口就业
  “五年前,我家住在石槽沟阳河村,生存条件很差,生活困难,加上一场洪水冲毁了我的家园。多亏党的政策好!现在,我搬迁到竹林关镇丹水社区,不但享受到了政府6万元的移民搬迁补助,现在还做起了建材生意,每年收入10多万元!”采访中,移民户刘祖俊脸上露出了笑容。
  像移民户刘祖俊一样,该县通过循环工业园区、特色农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等“四区同建”的方式,促进3万余名移民贫困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和创业,从而步入脱贫致富的小康大道。
  竹林关镇江北移民新区是该县最大的移民示范点,规划占地面积619亩,自建设以来,已安置移民2358户8001人,丹水社区是为该移民安置点设立的新型居民社区。社区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亲情连线室、老年协会活动室、职工文化活动室、文化娱乐室、警务室、日间照料室、卫生心理咨询室、档案资料室、红白理事会、多功能会议活动室的相关制度和资料,为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
  而今,在丹凤县的龙驹、商镇、棣花、竹林关等“四大区域”和一些重点城镇,一幢幢漂亮移民新楼拔地而起,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旅游景区相依相托,相得益彰。一大批农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工人,土气十足的村落也开始“改头换面”成为新型社区,广大农村正在发生着一场“化蛹成蝶”式的嬗变。
  位于丹凤县境内沪陕高速出口一带的商棣工业精深加工区,就是典型的城乡统筹发展的“试验田”。该工业园区入驻鑫圣源保温材料、恒大产业园、华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9家企业,聚合周边人口2万余人。与之相毗邻的商镇老君村陕南移民示范点,新近落成的首期14栋移民楼,规划安置移民户1500户5100人。通过工业园区项目的实施,这些移民户可以就近到园区的企业实现就业,不但解决了陕南移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问题,而且也使安置点成了园区企业职工的“宿舍”,仅此一处,移民点便可增加城镇化率4个百分点。像商镇工业园区一样,全县工业园区累计入住各类企业86户,其中工业企业43户,建成规模工业企业20户,完成投资32亿元,实现规模工业产值42.5亿元,上缴各类税金8000万元,有效解决3500余人的就业问题。
  “五位一体”:城镇化“加档提速”
  丹凤县将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植入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工作,瞄准陕南移民搬迁为着力点,使各项重点工作步调相“合拍”,形成“五指抱拳”搏击“穷魔”之势,以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的“异曲同工”。
  为了做好新时期的陕南移民搬迁工作,该县拓展发展理念,引进了“产城融合”的新概念,给过去的“五位一体”赋予新的内涵,衍化为使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消费市场培育与精准扶贫同步推进的新“五位一体”思路。

  • 相关阅读
  • 柏峪寺街社区老年协会表彰“好公公、好公婆”

      商洛之窗讯(郧战军)10月19日上午,在我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洛南县柏峪寺镇柏峪寺街社区老年协会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崔月强、曹秀娥等8名“好公公、好公婆”,不仅丰富了九九重阳节的活动...

    时间:10-20
  • 农家宾馆引客来

    文/图 记者 左京 王涛园风光与古朴建筑合二为一,彰显出棣花农家宾馆独一无二的特色。   青砖青瓦的仿古建筑,精巧的浮雕,灵动的石狮,古色古香的农家院落,再配上门前一片绿意盎然的菜园,勾勒出一派众多城里人...

    时间:10-20
  • 高山之上谋发展

      本报讯 (朱恢军 吴履山)“我们村气候凉发展油菜好”“养牛养羊是好项目”“对五味子进行科管”……近日,柞水县计生局帮扶工作组深入杏坪镇中山村,邀请该村人大代表...

    时间:10-20
  • 做根雕的农民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李 亮程家驹向记者介绍他的根雕  “大鹏展翅”“福禄双全”“鹰击长空”根雕作品活龙活现,仙鹤、蝙蝠、鹭鸶等动物栩栩如生,造型精美、大小各异的茶海让人忍不住...

    时间:10-20
  • 柞水秋种牡丹忙

      本报讯 (卢 丹 杨喜贵)近日,走进柞水县下梁镇老庵寺村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田间地头到处可见药农们忙碌的身影。   该县大力推广“林药结合”和粮(菜)药套种、兼种模式,以油用牡丹种植示范为突破点,...

    时间:10-20
  • 庾岭深山三千只土鸡急寻买家

    文/图 记者 吉文艳 谢 非  “3000多只生态绿色土鸡马上出栏,却没有一个人上门问价,希望大家能帮帮我……”近日,家住丹凤县庾岭镇和平村的土鸡养殖户谢桂富向本报打来求救电话。“养...

    时间:10-20
  • 破 茧

    白宗林青翠的桑园是蚕桑产业的基础 (记者 李 亮 摄)   镇安县发展蚕桑产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早在乾隆年间,时任镇安知县的聂涛,就组织发动群众依山致富,兴桑养蚕。上世纪90年代,镇安的蚕桑产业得到了迅整...

    时间:10-20
  • 卖早餐的大学生

    文/图 程 刚 吕佳丽流动餐车工人师傅正在加工面点  在洛南县城的繁华街区,每天清晨有10多辆崭新干净的早餐车,向大众人群提供豆浆、包子、夹馍、牛奶、面包等花样繁多的早餐。人们在品尝着美味早餐的同时,也在议...

    时间:10-20
  • 八旬老劳模圆了新居梦

      孙书权 方由朝   10月12日,洛南县巡检镇上坪村80岁的老劳模王翠莲,多年的搬迁新居梦终于成真。   王翠莲今年80岁,是1958年被陕西省表彰的先进,享受省政府劳模待遇。由于居住在洛南县巡检镇上坪村,这里...

    时间:10-20
  • 《丹凤县志(1991~2010)》通过终审

      本报讯 (刘建军 师 虹 谢 非)近日,《丹凤县志(1991~2010)》通过省地方志编委会审稿终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丹凤县第二部新编《丹凤县志》,也是我市二轮修志工作启动后第一部报省终审并通过的县志,实现商洛零的...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