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上采取了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区、新型社区“四区同建”的办法,直接把移民户带到了城镇化的大路口。
县上凸现龙驹现代服务业发展区、商镇统筹城乡示范区、棣花文化旅游开发区、竹林关生态宜居示范区等“四大重点区域”的辐射效应,让移民集中安置点往四大区域“粘”,发挥园区带动作用,解决移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像华茂牧业、民乐蔬菜、山凹凹生态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恒大产业、尧柏水泥、东河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及棣花文化旅游示范园,一下子作用得到显现,为移民户创造就业岗位超过了万余个。
在陕南移民安置集中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产业发展等“一揽子”快速融入计划,实行水电路视讯一次配套到位,绿化美化靓化同步推进,幼儿园、卫生所、文化站等一同规范化到位,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同步发展,使该县的竹林关江北安置点、商镇老君移民点,一幢幢漂亮的楼群拔地而起,与之映衬的产业园区相依相连,仿佛在一夜之间,古老沉寂的乡村便披上了城镇化的面纱。
“十大基地”:鼓起农民“钱袋子”
该县在移民搬迁过程中,把重点放在特色产业发展上,让产业留人,用产业鼓起搬迁户的“钱袋子”。
依托肉鸡、生猪、核桃、蔬菜等优势产业,县上着力打造5000万只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基地、“一线五路”30万亩良种核桃基地等“十大产业基地”,着力壮大华茂、民乐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十大基地”带动更多的移民搬迁户脱贫致富。围绕打造5000万只肉鸡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商镇王塬、土门镇土门村等村附近建设标准化肉鸡生产基地,带动移民户新建现代化叠层笼养鸡舍和玻璃钢标准化鸡舍。围绕建设百万头生猪标准化基地,扶持移民户建设标准化猪场和规模肉羊场,重点支持万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成达效,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围绕建设312国道沿线4000亩设施蔬菜基地,以武关镇南坪村、铁峪铺镇东川村、棣花镇万湾等村为重点,以商洛民乐公司等4个公司为龙头,建成4000亩设施蔬菜基地。
竹林关移民安置点依托桃花谷、州河北采摘园发展旅游三产,鼓励移民搬迁户开办农家乐20余户,这些农家乐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竹林关魔芋加工厂采取“企业+基地+搬迁户”模式,在石槽沟月凤、洼口、阳河3个村承包已搬迁出的群众土地1000多亩,建成魔芋种植基地,年生产、加工魔芋3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253名搬迁群众在种植基地和魔芋加工企业务工就业,253名搬迁群众年人均增收7300余元。童守学是铁峪铺移民安置点种植大棚蔬菜和香菇能手,年收入达10万多元。在童守学的带动下,这里的移民户共发展大棚鸡5万多只、发展大棚菜31棚,实现人均收入7000多元。
如今,丹凤县正借着陕南移民搬迁的东风,蓄势发力,用心谱写着陕南移民搬迁的华丽篇章!
(王 舒 樊利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