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般规律,年轻人爱听歌,年长的人爱听戏,但是商南本土没有影响深远的戏曲种类,很多人便自发组织起来打响器、唱民歌,这充分反映出了商南民歌在民众中间的深厚根基。商南民歌与黄梅戏同根同源,旋律、道白、题材非常接近,如果当初商南剧团把豫剧改为黄梅戏,肯定会受到广大民众的热诚欢迎,肯定会在商南及周围地区掀起一个黄梅戏热潮,推动商南移民文化和地域文化发展,也可能迅速提升商南移民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对商南移民文化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民间续修家谱和认祖归宗活动广泛开展,商南和安庆民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少有识之士开始思考和研究商南地域文化的渊源和发展,本人也忝列其中。根据本人近几年对陕南移民历史的研究和同安庆移民文化研究人士的交流,对商南地方文化提出如下思考,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1.打造以移民文化为主体的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相对于自然观光旅游,其影响力和持久性都要深远得多。商南方言、商南民歌、商南传统民居、商南农村生活习俗、商南移民历史、商南移民迁徙路线,都是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果包装得好,肯定会成为商南旅游发展的新亮点。丹江、县河、滔河、黑漆河、清油河,不仅是商南境内的主要河流,也是商南移民迁徙线路,这些河流沿岸的过风楼、富水街、清油河、试马街不仅是商南境内的主要街镇,也是这些流域的主要历史文化古镇,商南移民历史同这些地方息息相关,包装到位,肯定会彰显商南文化魅力。
传承和弘扬地域特色文化,不仅是发展地方文化旅游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地方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化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移民文化,都是富有民族文化基因、具有永恒魅力和广泛参与性的地域特色文化,自始至终贯穿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持久的凝聚力,值得发扬光大。
商洛正在建设商于古道文化景区,商南以至商洛各县的移民都是经过商于古道的陆路和水路迁徙到商洛各地的,所以,移民文化也是商于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打造好了,会成为商于古道文化景区的一大亮点。
2.建设“陕南移民博物馆”。
商洛各县区都有相当比例的移民,但这些移民始祖迁徙的路线不完全一样。在明清时代,交通不便,陆路山高弯多且崎岖不平,远没有水路方便,尤其是离乡背井的移民,只有一个大致的方位,没有明确的路线和目的地,只能顺河而走,看中哪里,便在哪里安居。据考证,明清陕南移民路线大体分陆路和水路迁移,陆路主要是商于古道和秦楚古道,水路主要是汉江、丹江及其支流清油河、武关河、金钱河、干佑河等。镇安、柞水的移民多是经过汉江沿干佑河抵达现在住址的;山阳和柞水凤凰镇、红岩寺沿线的移民多是经金钱河到达山阳、凤凰镇境内的;商南、丹凤、商州的移民都是经过商于古道和丹江逆流而上到达商洛境内;洛南的移民应该是顺洛河到达洛南的。从建设商于古道历史文化景区的角度,应该重点挖掘商于古道沿线移民历史。
从商南、丹凤、商州三个县区的人口源流情况分析,商州本土居民最多,丹凤次之,商南本土居民比例最小,移民人数最多。而且,商南是商于古道进入陕西的第一站,明清时期人烟稀少,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多数移民行至此地便择地安居,因此,商南是集中而典型的移民县。从深入挖掘移民文化内涵,展示移民文化特点,建设商于古道历史文化景区和打造移民文化旅游角度考虑,“陕南移民博物馆”建在商南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