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用爱筑起留守儿童家园

用爱筑起留守儿童家园

2015-12-21 09:00:06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记者 方 方
  山阳县南宽坪镇的郭庆高、李艳芳夫妇是两名下岗工人,在2011年之前,两人为了给孩子优质的生活一直在南方打工挣钱,但一次偶然回家,发现儿子极其渴望他们的陪伴,于是决定在自己家中建立一个“阳光留守儿童家园”,为村里的留守儿童建造一个温暖的家。目前他们的家园有35名儿童,留守儿童25人,其中两名孤儿在建园后被李艳芳收养,园长李艳芳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李妈妈。
  李艳芳告诉记者,自己建园的初衷是因为孩子需要母爱。“2011年我从外地打工回家,进家门的时候,我娃就扑上来说,妈妈我好想你,你别走,当时看见孩子的头发特别的长,衣服特别的脏,身上被虱子咬得出了很多红点,我心里非常难受。”李艳芳说,因为在外挣钱,儿子由家中老人照看,当时她很懊悔自己在外打工那些年对孩子关爱太少,她怕再这样下去,或许就把孩子的一生毁了。通过走访附近村民她发现同村的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好的条件而常年外出打工,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照顾,可没有父母在身边教导对孩子的生活、心理和学习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从那一刻起她就想办一个能够容纳很多像自己孩子一样的儿童,给予孩子生活学习上的帮助,让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理,给他们一个充满阳光的快乐家园。
  2011年元旦,李艳芳夫妇将自己所在南宽坪镇的家,变成了一个拥有三间教室、办公室、亲情接待室、宿舍、饭堂的留守儿童管理培训机构,并聘请了3名教师。与别的培训机构不同的是,他们针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收费都会酌情减半,并且免费收养了两名孤儿,其中年龄较大的一个孩子已经上了初中。“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就不在了,爷爷奶奶身上有残疾,无法照顾我,9岁的时候被李艳芳妈妈发现,带我回到儿童家园生活,现在已经第四年了,除了上学我吃住都在这里。”13岁的许善心说,刚来到家园时让他最难忘的是李艳芳为他洗澡,当时他很害怕,但李艳芳对着他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儿子,妈妈不怕你脏。”从小到大没有人这样关心过自己,当时他心里温暖极了,时间久了便慢慢接受了李妈妈。李艳芳收养的两个孩子现在一个8岁一个13岁,许善心跟了她4年,在她的悉心教导下从刚开始一个孤僻的孩子变成了现在阳光乐观的小男孩。
  在家园里有很多孩子,一年才可能见父母一次,有些孩子经常会因此郁郁寡欢,为此李艳芳专门在家里腾出一个房间做心理咨询室,孩子有心事都可以告诉她,针对每个孩子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疏导。李艳芳说现在来家园的孩子们学习上有很大的进步,生活上变得讲卫生了,对人也有礼貌了。“有一次,我晚上帮几个孩子辅导作业,班里几个孩子跑过来给我塞了几封信,打开信以后上面写着:老师辛苦了!我爱您!当时我很感动,觉得孩子们很懂事。”李艳芳说为了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丈夫郭庆高经常会带孩子们出去写生,看看山羊和小白兔等动物,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我会定期买些生活用品带领班里的孩子去敬老院看望老人,让孩子们为老人们唱歌跳舞,我想通过爱心行动让孩子学会尊敬老人善待他人。”郭庆高说。
  4年里郭庆高和李艳芳夫妇俩用爱守护自己建立起的阳光留守儿童家园,用爱呵护着孩子们的心,同时也受到了孩子父母们的肯定,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将来走出大山成为国家栋梁。

  • 相关阅读
  • 感受家乡婚礼

    文/图 邓晓红父亲送女儿步入婚姻殿堂新郎新娘彼此宣誓让真爱地久天长父亲拥抱着女儿和女婿,祝福他们永远幸福!整理嫁妆顽皮的娃娃们坐在凳子上,挡着路,嚷着不给红包不许过。迎亲路上  金秋十月,我回到了久别的...

    时间:12-21
  • 自强走出致富路

    文/图 冯江慧  他,因一场意外痛失左下肢,但他自强不息,顽强创业,依靠饲养生猪年收入突破10万元,用勤劳双手改变了命运,用单腿走出了创业致富路。   他,就是洛南县城关镇八里村罗坡组52岁的残疾人罗三民。...

    时间:12-21
  • 商洛创建的最早最完备的红军部队

    10月6日,在纪念红74师成立80周年活动大会上,少先队员向红军后代献花。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部旧址8月10日,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之子、海南省政协副主席陈辞在师部旧址察看师部文件箱。...

    时间:12-21
  • 洛南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本报讯 (马宏涛)12月16日,洛南县古城镇、景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动员会在古城镇姜村召开,标志着2015年度洛南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古城、景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洛南县争取立...

    时间:12-21
  • 东山庄的今昔变化

      本报讯 (夏泽梅 陈绍有)镇安县米粮镇东山庄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5年前这里的村民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保林的带领下,用铁锤、钢钎开山凿路,演绎了当代“愚公移山”的传奇故事。2011年底,陕西电视...

    时间:12-21
  • 龙泉村来了贴心人

      本报讯 (王 丹 冯永发)“小李书记给两个考上大学的贫困娃每人发了3000元,还承诺要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呢……”村民口中的小李书记,就是丹凤县园区管委会下派到土门镇龙泉村的“第一...

    时间:12-21
  • 五大模式支撑商南8616人脱贫摘帽

      本报讯 (李治军 吴 锋)商南县金丝峡镇江西沟村大石关组标准化山羊养殖场吸纳了13户贫困户,他们以劳力、资金等入股,预计今年每户能收入8000至1万元。这种由合作社牵头、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是商南县“双包...

    时间:1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