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自强走出致富路

自强走出致富路

2015-12-21 09:35:50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文/图 冯江慧

  他,因一场意外痛失左下肢,但他自强不息,顽强创业,依靠饲养生猪年收入突破10万元,用勤劳双手改变了命运,用单腿走出了创业致富路。
  他,就是洛南县城关镇八里村罗坡组52岁的残疾人罗三民。
  天降灾祸痛失左腿
  初见罗三民,是在一个暖暖的冬日午后。瘦高个子,脸庞黑红,略显驼背,走路微晃,笑容憨厚,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子形象跃然于眼前。但他眼神中流露出的刚毅、坚强和言语中透露出的机敏、睿智,让我们很难相信眼前这位乐观自信的人就是我们要采访的佩戴假肢的残疾人。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罗三民,幼时家境贫穷。1977年,初中毕业的他迫于生计,跟着亲戚学做生意,贩卖牲口、批发水果、菜蔬……由于他聪明好学,诚实可信,不怕吃苦,很快就掌握了做生意的技巧,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可突如其来的一场灾祸,将现实击的粉碎。1996年腊月二十一,北风呼啸,路上积雪成冰,罗三民满载着一车生猪准备拉到山外去卖,本想卖个好价钱,来年供三个孩子上学,可谁料想车开到石门镇境内的一处拐弯冰雪路段时,由于车辆打滑与对面的一辆大货车相撞,罗三民当时就昏了过去。
  等罗三民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了县医院的病床上,看到病床前哭的像个泪人儿似的妻子,罗三民明白了一切。事故发生后,与罗三民同行的弟弟急忙把他送到县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诊断,罗三民左腿膝盖以下呈粉碎性骨折,左上肢尺挠骨、左手中指全部骨折,面对严重的病情,医生通知立即实施下肢截肢手术,否则大量的出血和下肢的感染将使其生命受到威胁,面对艰难的抉择,罗三民痛苦不堪。
  在医院住了2个月后,罗三民托着空档档的左腿裤管,上肢打着重重石膏,拄着拐回家了。事故按说罗三民可以获得一定的赔偿,可对方因完全没有赔付能力,这次事故不但耗尽了罗三民的原有积蓄,而且还使罗三民丧失了劳动能力。
  树立自信 顽强创业
  “三个孩子还在上小学,我又成了废人,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呀!”截肢后的罗三民,常常摸着空空的裤管,陷入痛苦绝望中,他甚至想用发脾气来“逼迫”妻子与自己离婚,但温柔的妻子总是不恼不躁,对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个五尺汉子不禁潸然泪下。
  面对憔悴不堪的妻子,面对年幼无知的孩子,想到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罗三民经过痛苦的思索,决定重新站立起来,并立志要活出个人样来,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这个家。
  “我整天拄着拐能干成什么活,我要自己动手给自己做假肢。”罗三民寻思怎样才能真正站起来。他让妻子砍掉了院子里的几棵桐树,自己开始学着用桐木做假肢,但由于没有学过木工活,每次做的假肢不是太大就太小,无法完全适合自己,在做了十余个桐木假肢后,好不容易做到一个与自己相适合的假肢时,却发现桐木假肢无法承重,加上木头与腿结合部不够光滑,缺乏弹性,摩擦导致罗三民的腿部疼肿而无法穿衣,更别说走路了。
  后来,罗三民来到西安市假肢中心花费1000多块钱,为自己安装了假肢,因为以前他曾用过自己做的桐木假肢,所以很快就适应了带假肢的生活。渐渐地罗三民可以下地干活了,而且还购置了中型货车,如今的罗三民无论是干活还是开车几乎与常人没有两样。
  2012年嘉道理项目在洛南县实施,罗三民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在多次参加洛南县残联举办的软技能培训班后,罗三民逐步克服了自卑心理,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此后,县残联还给罗三民免费更换了新的假肢,为他办理了二级残疾证,每月可获得残疾人生活补助金,县残联还多次上门专程给他辅导生猪养殖技术。看到全社会都在关爱残疾人、激励残疾人创业,罗三民不再自卑、不再迷茫,更加坚定了他致富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 相关阅读
  • 感受家乡婚礼

    文/图 邓晓红父亲送女儿步入婚姻殿堂新郎新娘彼此宣誓让真爱地久天长父亲拥抱着女儿和女婿,祝福他们永远幸福!整理嫁妆顽皮的娃娃们坐在凳子上,挡着路,嚷着不给红包不许过。迎亲路上  金秋十月,我回到了久别的...

    时间:12-21
  • 商洛创建的最早最完备的红军部队

    10月6日,在纪念红74师成立80周年活动大会上,少先队员向红军后代献花。红二十五军第七十四师师部旧址8月10日,红七十四师师长陈先瑞之子、海南省政协副主席陈辞在师部旧址察看师部文件箱。...

    时间:12-21
  • 洛南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本报讯 (马宏涛)12月16日,洛南县古城镇、景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动员会在古城镇姜村召开,标志着2015年度洛南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正式启动。   据悉,古城、景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洛南县争取立...

    时间:12-21
  • 东山庄的今昔变化

      本报讯 (夏泽梅 陈绍有)镇安县米粮镇东山庄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5年前这里的村民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杨保林的带领下,用铁锤、钢钎开山凿路,演绎了当代“愚公移山”的传奇故事。2011年底,陕西电视...

    时间:12-21
  • 用爱筑起留守儿童家园

      记者 方 方   山阳县南宽坪镇的郭庆高、李艳芳夫妇是两名下岗工人,在2011年之前,两人为了给孩子优质的生活一直在南方打工挣钱,但一次偶然回家,发现儿子极其渴望他们的陪伴,于是决定在自己家中建立一个&l...

    时间:12-21
  • 龙泉村来了贴心人

      本报讯 (王 丹 冯永发)“小李书记给两个考上大学的贫困娃每人发了3000元,还承诺要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呢……”村民口中的小李书记,就是丹凤县园区管委会下派到土门镇龙泉村的“第一...

    时间:12-21
  • 五大模式支撑商南8616人脱贫摘帽

      本报讯 (李治军 吴 锋)商南县金丝峡镇江西沟村大石关组标准化山羊养殖场吸纳了13户贫困户,他们以劳力、资金等入股,预计今年每户能收入8000至1万元。这种由合作社牵头、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是商南县“双包...

    时间:12-2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