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规划,西街棚改项目投资额度约20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8.37亿元,争取中省直补资金2874.2万元,其余资金缺口拟通过招商引资和社会融资的方式解决。西街棚户区共建安置房1100套,货币安置920套,商品房回购安置527户。两年后,这里将建成以明清古城为核心,保留历史文脉,恢复历史古迹,统一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商业旅游区和新型城市社区。
和谐拆迁,妥善处理问题
道理好讲,事情难办。每户棚改对象的拆迁过程,都有着不一样的棚改故事。
商南县抽调180名基层工作和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其中部分同志在镇村机构改革前担任镇党委书记、镇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指导员、县长任处长的西街棚改项目管理处,下设“一办六组”和10个拆迁工作队。同时,吸收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具体参与棚改工作。因为棚改工作业绩突出,第八工作队队长田基华等21名科级干部被选拔到更为重要的工作岗位。
第八工作队是最早实现所有联系对象全部签订房屋征收协议。这个工作队先从村组干部入手,动员他们给群众带个好头。对个别放出“狠话”的征收对象,要么做好子女工作,让他们帮助疏导老人思想;要么借助熟人关系,尽量避免尴尬场面。有个拆迁对象喜欢喝个小酒,工作队员晚上请他去夜市喝酒,讲政策、解包袱,他终于被打动,第三天就冒着大雨搬了家。西街组一户居民长期在外,且有房产纠纷,工作队先从处理矛盾问题入手,很快缓和了各方情绪,随着纠纷处理到位,同时签订了拆迁协议。
市人大代表、商南县德盛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金祥的老宅也在拆迁范围。得知西街棚户区实施改造,他立即来到拆迁办咨询相关政策,让儿子尽快到工作队签订了拆迁安置协议。刘金祥说:“西街棚改是功在当代、惠泽后世的大好事。作为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理应为群众作好榜样。”出于对老西街深厚的感情,刘金祥置换了两套回迁房,“以后,站在阳台上眺望西街变迁,肯定是相当美好的感受。”
棚改过程往往出现一种怪异现象:该拆的还没拆掉,不该建的纷纷开工,无非是坐地起价,等待索要巨额赔偿。有效规避这种“坏车”模形,是西街棚改得以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县上决定实施西街棚改同时,就以县政府名义发布通告,明确宣布西街棚改实施范围,停办该区域内所有用地审批和户口迁入、分户登记,停建该区域一切项目和临时建筑。凡经国土、住建等部门认定为违法建筑的,实施征收时一律不予补偿。因为相关方面制止有力,更因为征收拆迁进展太快,个别群众借机“种房”的投机行为,全部消除在萌芽状态。
市委书记胡润泽这样评价西街棚改经验:“一是坚强的组织领导;二是符合民意的棚改方案;三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相结合;四是有敢于担当、一线实干的工作团队。”
站在西街棚改施工现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通过成功实施西街棚改,拆除了所有危旧房屋,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拆除了干部庸懒习气,激发了干事创业活力;拆除了干群之间篱墙,营造了新型社会关系。在不久的将来,西街新型城市社区必将焕伟大时代的璀璨风采,以崭新面目呈现在世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