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小堂为母亲梳头
照顾老人无微不至
为母亲洗衣服、做饭、擦洗身体……以后的日子,郑小堂每天就是这样度过。
时间长了,郑小堂为母亲设计了合理的进食时间,琢磨出了最有效的进食方式,每天除了给母亲洗脸、梳头、穿衣、做饭、喂饭,每隔几天还要给母亲洗头、洗脚,平日里背着母亲进进出出,一会儿在房子里按摩手脚四肢,一会儿背到院子里透风说话……
“一到下雨天我就熬煎!”对郑小堂来说,他最怕下雨。因为母亲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每天都要换被褥、换衣服。遇到下雨天,他都必须用火烤的办法来进行,这毕竟耗时耗力。母亲的大小便失禁,为了不弄湿衣服,每天晚上,郑小堂都为母亲兜尿不湿。
在这些年里,家里的光景也因为母亲患病而更加不堪,经济上的紧张就变得更加明显,房子也快垮塌了没钱收拾,更不说添件像样的家具。“有没有想着出去打工?”有人这样问。郑小堂却说,咋不想,走了,老人咋办。说完,他苦涩的一笑。
为了弥补经济上的拮据,郑小堂在照顾母亲之余,还种了4亩多地的洋芋和玉米,由于都是山地,这些地都只能用锄头挖。看着屋檐下挂满的玉米,郑小堂显得很有成就感,然而他转念一想,今年的玉米价格行情不好,他又有些懊恼。
多年来,郑小堂不离不弃照顾母亲的做法,村民们也很感动。在组长贾玉山的心目中,郑小堂心肠好,为人实在。
由于长年累月照顾患病的母亲,郑小堂就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现在,他的身体更加消瘦,年轻时落下的病根也逐渐复发。郑小堂觉得自己和同龄人差距太大:他们在恣意享受人生,有家庭,有朋友,有一份自己的事业,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和购买力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现实,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敢买,连个手机都没有,老是守在家里,在外边也没有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但反过来一想,眼下母亲健在,自己最大的心愿得到了满足,心中有的一丝“怨气”也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