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三个戏曲爱好者的故事

三个戏曲爱好者的故事

2018-05-24 09:26:10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文/图本报记者肖云

  秦腔,起源于古代陕西的民间歌舞,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其“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据史料记载,秦腔的鼎盛时期在清朝乾隆年间。

  几经历史的浮沉与变迁,面对高科技产品和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秦腔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面临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对于年轻一代来说,手机、电视、电脑等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充斥了他们的生活,而秦腔这种需要沉淀内心去细细体味与拿捏的传统戏曲文化,或多或少受到了冷遇,这种境况让唱戏的人不禁心生悲凉,开始思索秦腔的传承与创新。

  好在秦腔产生于民间,在老百姓中有很深厚的基础,特别是在广袤的农村大地。近几年,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记者欣喜地发现,我市很多村、镇都陆续成立了秦腔自乐班,这种团体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但不乏一些年轻人的参与。每逢农闲时节、打工之余,秦腔爱好者们就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怡然自乐,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成为他们忠实的听众。唱戏也好,听戏也罢,大家图的就是一个高兴,用他们的话讲,那叫自寻乐趣、自得其乐,对文化娱乐相对单调的农村人来说,唱戏不仅是一项文化活动,也是一项健身活动。与此同时,农村“红白喜事”、赶集庙会中邀请的演奏乐队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这种活动俗称“跑场子”,是一种流传已久的古老职业。一些没有机会受到专业学习,天赋很高且痴迷于戏曲的农民,通过这种方式,得以找到一个展示自己、谋求生计的路子。

  在商州区杨斜镇,就有一个群众自发成立的秦腔演唱团,成员有20余人,不分男女,不论年龄,只要爱好,皆可参与。多数时候,他们为了生计奔波,闲时便聚在一起,拉着二胡唱大戏,这是他们艰辛生活之余难得的精神寄托。也正是因为他们,才让戏曲艺术在乡村扎根,让单调的农村生活多了阵阵笑声。在这里,记者随机采访了该乐队的3名秦腔爱好者,或许,从他们身上能反映出戏曲在农村的发展变迁。

  唱秦腔的90后姑娘

  10多年前,在商州城区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一男一女两个幼童卖艺唱戏,其中小女孩牙还没换好,唱起戏来奶声奶气,煞有介事,十分惹人喜爱,很多老戏迷都啧啧称赞:“哎呀,这么小就会唱戏,了不得!”他们亲切地称呼小女孩为“六小龄童”,这就是儿时的寇享荣。“我们一般都是下午4点出来,找一个人口密集的广场或公园,唱到晚上10点多收场,再在城里找个旅馆住一晚。”寇享荣说。那时,商州城的多数戏迷都认识他们,一到下午,就拿着小板凳来公园听戏,边叫好边散钱,非常受追捧。他们3人的名气也引来了媒体的关注,他们的故事先后几次被《华商报》《西安晚报》《商洛日报》等媒体报道。转眼之间,当年的小女孩长成了20多岁的大姑娘,也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唱戏一直不间断地贯穿着她的人生,成为她忙乱生活中的诗与远方。

  “听父亲说,我爷爷那辈就爱打花鼓戏,父亲、大伯喜欢秦腔,我和哥哥耳濡目染,也爱上了这一行。”寇享荣回忆说,父亲在年轻时骑车摔断了锁骨,肩膀落下了病根,不能干重体力活,为了生活,便和几个乡邻组建了一个10人的乐队,方圆几十里哪里有“红白喜事”,他们就去哪里赶场子,没有活时,经常聚在自家院子里排练。大概五六岁时,享荣有一天看到长辈在拉二胡,一时好奇,非要自己试一试,大家开她的玩笑说:“你一个小孩子,又不会。”倔强的她回道:“不会可以学呀。”这句童言惹得众人哈哈大笑,却让父亲注意到了女儿对艺术的兴趣,开始有意培养她唱戏和乐器演奏。戏曲讲究的是“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只有充分掌握了基本的技法,熟悉了各种音乐语汇和舞蹈语汇,而后才能进行艺术创造。因此,在基本功的训练上,父亲要求非常严格,学不会不让吃饭不让睡觉,有时,母亲都睡了一觉醒来,还听到女儿一边哭一边学习。这一段看似严酷的经历,为寇享荣深入学习戏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的差不多了,父亲就会带着一双儿女出去卖唱,其余时间,也会和乐队跑跑场子。寇享荣还记得,第一次跟着父亲跑场子是在蓝田的一个庙会上,那个地方在山顶上,车只开到山脚,还要步行十来里山路才能到达,走不动时,父亲便背着自己,母亲也全程跟随,专门照顾她和哥哥的生活起居。当时,她表演了一个清段《十五贯》,赢得了满堂喝彩。8岁起,寇享荣就有工钱了,每次乐队接活时,那边总不忘提醒一句:“把那两个孩子带上,大家都爱看。”从小唱戏的经历也成为享荣有别于同龄人的独特又珍贵的记忆。

  2008年,寇享荣的父亲打核桃时,不慎从树上摔下来,造成半身瘫痪。为了给父亲看病,家里所有的钱都花光了,连生活都无以为继,更别说上学了,勉强念完初中,寇享荣就辍学了,懂事的她把学习的机会让给了成绩更加优异的哥哥。“那时,父亲经常流着泪说,可惜腿摔坏了,要不然一定把我送到戏校去。”也许是为了弥补心中的遗憾,帮助女儿走上戏曲艺术的道路,瘫痪在床的父亲又以享荣的名义成立了一个乡村艺术团,名为“欣欣向荣”,一是取自女儿名字的谐音,二则寓意不管生活再艰难,命运再悲苦,心底的向往不能泯灭。在乐队里,父亲主要负责写稿、编词,女儿来分角、联系场子。那段时间,父亲经常坐着轮椅和乐队一起四处跑场子,这种执著、坚韧的精神打动了享荣,她在心底暗暗发誓,不能辜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一定要替寇家把戏曲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寇享荣笑着说,拍婚纱照那天,乐队打来电话说接了一个活,要马上准备演出,她连妆都没卸,急急忙忙扔下了老公就跑了回去。“结婚当天,就没办法了,因为我是新娘啊,必须在场,可惜那天推掉了3场演出。”有了孩子后,寇享荣不能像过去一样带领乐队四处跑场子了,但对戏曲的热爱依然是那么炙热,她抓住偶尔闲下来的时间,和村里的一些老戏迷聚在一起,拉着二胡、敲着梆子唱大戏,在一颦一笑间,传播艺术与美。

  寇享荣告诉记者,等孩子大些了,她想再买些婚庆的设备,把乐队的业务拓展到婚庆策划、主持、演出等方面。她说,这个乐队寄托着父亲对自己的期望,也承载着乡邻们对秦腔艺术的热爱,想要发展下去,既要细心呵护,还要在继承中寻求创新。

  痴迷戏曲的农民大叔

  乍一看,50岁的何书善就是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民,平时,他在家租赁一些“红白喜事”的灶具,时不时开着三轮车在市区跑跑运输,日子倒也过得去。和老何实际接触之后,看到他对戏曲几十年如一日的挚爱和不为名利的付出,不禁感到咋舌,继而开始佩服他的执著与坚持。

  何书善是星火村村民,从小就喜欢在电视、收音机里听戏,每次市上的剧团来镇上表演节目,他不管在干什么,都会扔下手中的活,兴冲冲地赶去看。那会儿还没有自行车,只能靠脚走,从家里到镇上有12里的路程,常常看完戏再走回来就到半夜一两点了,但何书善却一直乐此不疲。后来,听说张底村有一个人办了个剧团,何书善想过去学唱戏,但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因为在老年人的意识里,唱戏的走到哪都会让人看不起。为这事,何书善和父亲吵过、闹过,还偷偷哭了很多次,但戏曲仿佛有一种魔力,引得何书善常常偷着去听去学,50多里的路程,他骑着自行车往返,却不觉得累。回来以后,他又在电视上自学,这一学,就是几十年。

  小学还没毕业,何书善就走入了社会,为了生计,在家干过农活,也曾四处打工。种地时,他总是不由自主就唱开了,好像这样才更有力气。在商州城区跑运输时,何书善发现有一个民间自发组织的秦腔艺术团经常在公园唱戏,为了不漏掉一出戏,他提出义务帮艺术团拉送音箱,这一坚持就是2年。何书善对戏曲的着迷在方圆十里出了名,但他第一次正式登台演唱却是在去年6月13日,那次,他在庙会听戏时,一个演员因生病不能唱了,熟人就把他推荐给乐队领头,结果遭到了乐队成员的一致反对:从来没唱过,万一搞砸了怎么办,应该找一个老人(有经验的人)来唱。时间紧迫,一时又找不到别人,何书善就硬着头皮上场了,他还记得那次唱的是《白逼宫》,唱完底下喝彩声一片,大家都有些意外,纷纷感叹道:“经常干农活的人,怎么能把戏唱得这么好!”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少有人知道何书善为唱戏付出了多少心血。秦腔戏讲究字正腔圆,声音洪亮,嗓子好是基本要求,为此,何书善戒了酒,饮食也很清淡,尽量不沾辣子。每天清晨,何书善都抽出时间,去河边练练嗓子,他还在手机里加了很多秦腔爱好者群,和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探讨交流,他还下载了全民K歌APP,自己唱自己录,然后再播放,看哪里需要改善。

  何书善的家里很简陋,唯独一个上千元的专业音响看上去很显眼,他说,自己很少看电视,但每天回来不管再累都要打开碟片唱一唱秦腔。他家的床头、墙上到处贴着打印出来的戏词,“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就背词,眼睛一睁开又开始记。”这样的努力,最终让何书善成为村里乐队的台柱子。

  星火村的舞蹈老师

  又黑又顺的头发,举手投足间散发的优雅,怎么看,郭惠芳都像一个剧团的演员,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农妇。的确,郭惠芳曾经与剧团有两次擦肩而过的缘分。

  小时候,郭惠芳就展现出了一定的艺术天分,她爱唱爱跳,爱笑爱闹,经常学电影里的插曲唱给同学听,每年学校举办的“六一”、元旦文艺演出活动都少不了她的身影。上五年级的一天,市上的剧团来村里唱戏,郭惠芳在台下听得入迷了,这是她第一次接触秦腔,过后,她记住了两个唱段,时不时在嘴上哼唱几句。1978年,郭惠芳还在上初中,恰逢西安的一个剧团来学校招演员,她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在表演时,她因为有一点紧张,在高八度的音上差了一点点,很遗憾地落选了。18岁那年,大荆镇有个剧团去郭惠芳的老家北宽坪镇招演员,让每个人唱一段秦腔,这次,郭惠芳幸运入选,成了30个被招收的学生之一。进入剧团后,就是日复一日严苛的训练,每天凌晨4点,郭惠芳都要强迫自己睁开惺忪的双眼,和同伴一起起来练嗓子,这一练就要2个小时;接下来,还要练功,学习倒立、空翻、劈叉等舞蹈基本功,其他时间就是在剧团主办的各种活动里跑龙套。这样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但因为喜欢,郭惠芳并不觉得有多苦。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半年后,父母来学校看到这样的情景,不忍心女儿受苦,硬是把她拽回了家。因为年龄小,郭惠芳不懂得反抗,这也成为她心中搁置至今的一个遗憾。

  “如果当时继续留在剧团学习,说不定我现在就在剧团上班,有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有时,命运真的说不清。”这样的念头只是偶尔在郭惠芳的脑中浮现,转瞬即逝。郭惠芳天性乐观,随遇而安,不论命运怎么安排,她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回到家里,郭惠芳经常跟着电视学唱戏,干农活之余,村民们都喜欢听她唱上一段。后来,郭惠芳嫁到了杨斜镇的星火村,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她安心地侍奉公婆,料理家务,但对艺术的热爱一直深藏心底,从来没有放弃。孩子长大了些,郭惠芳就跟随村里的乐队跑场子,也是在这时,她学会了打镲、击鼓。如今,郭惠芳的儿女都成家了,平时,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没有了生活负担,她又重新拾起了对艺术的爱好,隔三岔五和演唱团的人一起表演节目,还跟随潮流学起了广场舞,不仅自己跳,还带动全村人一起跳,村民们尊称她为“老师”。

  “有一次,我在城里看到了学跳舞的可移动播放器,就花600元钱买了一个,跳跳舞,人心情畅快了,生活也充实了,村里人都很支持我呢。”郭惠芳笑着,声音像是一串银玲,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代。

  • 相关阅读
  • 溧水对口帮扶湘河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传卿 通讯员 王淼坤 王荣)悠悠丹江水,浓浓协作情。6月1日,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援建村级卫生室暨捐资助学仪式和对口帮扶座谈会在商南县湘河镇举行。   当天,白马镇为湘河社区捐赠标准化...

    时间:06-06
  • 奏响追赶超越精彩乐章

    ——“十九大精神在商南”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初夏时节,走进商南县,扑面而来的是处处绿意盈盈,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一幅新时代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时间:06-06
  • 柞水构建城乡居保便民服务体系

      本报讯(李德林)近年来,柞水县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领取、查询、年检“五个不出村”为目标,大力推行“互联网+城乡居保”经办模式,积极构建经办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到...

    时间:06-06
  • 商州确保高中考期间食品安全

      本报讯(郑亚亚)2018年高中考在即,为切实保障考试期间食品安全,有效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商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全程监管,为高中考学生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结合全区考生集中食宿点和考点设置情况...

    时间:06-06
  • 柞水提高精准扶贫绩效

      本报讯(周雯)柞水实行“三个一”“四为主”“三跟进”机制,调动干部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精准扶贫绩效。   “三个一”机制,县党政一把手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06-06
  • 金丝峡——南京人民的新宠,这个夏天的避暑胜地

      6月4日,陕西金丝峡旅游专题推介会走进南京,在酒山水大酒店举行,开启合作之路。南京市旅发委、旅游界、媒体界朋友与商洛市旅发委、商南县委、县政府、商南县旅发委、金丝峡景区共200多人参加推介会,共话合作...

    时间:06-05
  • 帮群众管好“摇钱树”

      文/图 郝家芳  他10多年奔波在镇安县的村组院落、房前屋后、沟沟叉叉、坎边地头,只为该县核桃产业达到丰产、高产、稳产,让群众的核桃树成为真正的“摇钱树”和“致富树”。他就是刚过4...

    时间:06-05
  • 小企业别样宣传带火市场销售

      文/图 记者 吕丽霞 见习记者 田琳  近期,商州区中心粮站门前的新景格外显眼,大门西边墨绿油漆染制的竹竿、塑料布做的叶片栩栩如生,茂林修竹后土黄色竹席做衬,“端午食品油糕粽子”8个红色大字在...

    时间:06-05
  • 山村教师跨界创业500多天创造过亿产值

      创业动力源于一段温暖往事 邮政扶贫宁商协作帮他两闯难关   文/图 本报记者 于志兵 谢非  这段创业史不啻一个经济奇迹——贫困山区的一位教师想帮助乡亲脱贫而跨界创业,短短500多天打造了年...

    时间:06-05
  • 商南打造 丹江生态画廊旅游大环线

        本报讯(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用新理念、大手笔、高水准实施好丹江生态画廊项目,着力打造成“上游金丝峡、下游莲花湖、漂流赏画廊”的旅游大环线,加快商南追赶超越步伐。   丹江生态画廊是...

    时间:06-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