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金花村脱贫有方

金花村脱贫有方

2018-05-29 09:53:50

来源:

 

  文/图 倪方海 特约记者 陈风军

  近日,走进金花村,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通村路穿林越岭,一排排绿树环绕的民居雅致亮堂,一片片药材和板栗园绿意盎然,一座座扶贫工厂里贫困群众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昔日闭塞冷寂的山村因为摘掉贫困村的穷帽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金花村位于镇安县永乐街办以东12公里,总面积19平方公里,是该街办立地条件较差的村子之一,有贫困户136户407人。“一河两沟四面坡,守着金花当穷窝”,这句挂在永乐街办金花村老百姓嘴边的口头禅,就是对金花村缺水无路,落后闭塞的真实写照。

  后起而勃发,金花村通过近两年的努力,瞄准“一年脱贫,三年完善造血机制,五年实现小康”和“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紧紧围绕村级脱贫7个条件和农户脱贫“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条件,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在2017年底顺利完成了脱贫任务,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小山村华丽变身

  走进金花村,村里的主干道上太阳能路灯整齐地立在两旁,道路两边百姓的民居整齐划一,村里的休闲广场上各种体育运动器材一应俱全,村卫生室、饮水站都按标准建设,并正常运转。从2016年开始,金花村充分利用卡内贫困村建设资金,做好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村上基础设施薄弱的面貌。

  说到修路,最高兴的莫过于陈正龙。他住在金花村四组,只有一条3米宽的土路通到家门前,每逢下雨,人车难行,陈正龙家里的烤烟只能眼看着烂在家里,却不能运到烟站出售。贫困户尹本新家种有核桃6亩、板栗7亩,路面没硬化以前,如果收购期间下雨,他的核桃板栗运不下山,等到雨停以后,客商都走了,价钱跌了,这一年要少收入好几千元钱。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金花村将通组路硬化排上日程表,对全村的道路进行规划,并投资780多万元,新修拓宽硬化三、四组道路11.3公里。公路通,产业兴。在金花村三、四组,我们看到成片的中药材、烤烟长势旺盛,核桃、板栗等传统产业已成规模,贫困户的养牛工厂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一座现代化的秦岭生态黑猪养殖项目正在规划之中。尹本新高兴地说,“现在好了,路通到家门前,核桃板栗随时都能运下山去,有了这条水泥路,大家脱了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小康生活不愁实现不了。”

  据了解,2017年金花村投资270万元,新建水源净化处理厂2个,上水坝2个,实施人饮工程,解决了459户1836人饮水问题;投资780多万元硬化、改造村组道路11.3公里;投资30万元建设村民文化休闲广场1个;投资2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卫生室等;实施“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全村强力推进环境整治工作,围绕村庄整洁、厨房美观、环境美化等目标,实施民居改造32户,新建垃圾分类处理点1个,发放垃圾桶1000多个,聘用村级保洁员两名,村里的基础设施完成了华丽变身,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主任洪福炎告诉我们:“脱贫以后,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村子美了,群众的素质也提高了!”

  在村民尹丁坤家,我们看到青砖艺术围栏,房屋粉刷一新,院落干净整洁,花木栽植有序,一个温馨美丽的农家小院让人心情顿时清朗起来。“现在环境美了,国家为我们改造了院落,接通了自来水,让我们这偏僻的村子也有了城里的感觉。”尹丁坤笑着说。

  一轴两翼产业兴

  田垄风来翠浪斜,花盛苗壮人倍忙。走在金花村四组的产业路上,一眼望去,公路两旁漫山遍野种植的都是中药材,在清凉的微风中,白芨盛开着紫色的花朵在随风轻舞,药材种植基地里,村上的十几名贫困群众正在锄草。“我们的中药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从山脚下到山坡上,这几道梁和几面坡的药材年产值都能达到1000多万,村里的贫困户有了务工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村支书吴光甫边走边给我们介绍着,脸上洋溢着的笑容透露了整村脱贫后的喜悦。

  2017年以来,金花村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围绕“一轴两翼”发展思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大力发展种养业,打造中药材种植一个长期稳定产业,巩固板栗核桃两个中期传统产业,拓展养猪、养鸡、养羊、养牛、蚕桑五个短期产业。一轴,就是以工业园区为“轴”,依托工业园区的就业岗位资源,发动村民就近务工,助推劳动力转移就业。“两翼”是以抗洞沟和十家沟为“翼”,发展种植养殖业,实施产业帮扶,实现了“输血”向“造血”模式的转变,切实促进群众增收。

  在抗洞沟居住的陈正龙,在县公安局包扶干部的大力帮助下2017年脱了贫。依托产业脱贫的他,今年可谓双喜临门:养殖的7头牛为他添了5头小牛,按照今年的价格,5头小牛出售后,可收入近1.5万元,年底出栏肉牛3头,能收入3万多元;前面的妻子因为嫌弃家里穷一去不回,陈正龙脱贫后家里产业蓬勃发展,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今年重新找了一个媳妇,前几天才把婚事办了。

  白芨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除了治病,还有很好的美容养颜功效。近年来,市场价格一直很好,金花村的贫困户郭松斌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种植了3亩白芨,按照当时的市场价,郭松斌的白芨销售收入可达到20万元左右,郭松斌只是将一部分成品出售,其余的全部投入种植,到2017年他的白芨种植面积达到了10亩,预计产值40万元。“我之前一直在外打工,一年挣的钱都花在路上了,还照顾不到家庭,现在政府出台了这么好的扶贫政策让我们发展白芨种植,在家门口就可以致富了。”村民郭松斌自信满满地说。采访中,村民郝家旺告诉我们,村上发展了白芨,我在药材基地锄草每天可收入80元,一年的工钱可收入3000多元,加上“三带四联”每年分红所得4000元,年收入就能达到7000元,不光脱贫了,家里的生活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从郝家旺的话语里,我们能看到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县公安局驻金花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刘达厚告诉记者,村上依托“两翼”发展中药材1500亩、板栗500亩、核桃200亩、蚕桑500亩、烤烟300亩,养殖牛15头、猪550头、羊230只、鸡5600只,产业成规模,贫困户不是联带在产业中,就是自己主动创业,2017年金花村通过产业脱贫67户266人。

  同时,村上成立了村级平台公司1个,通过村级固定资产折价入股200万,年可分红4万元,加上村上引进的企业上交的管理费用1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4万元。依托“三带四联”模式,带动11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有4000元的分红,实现了贫困群众户户有产业,贫困人口人人有事干,贫困家庭收入年年有保障。

  创业就业挖穷根

  在金花村二组,我们看到一片经过嫁接的核桃树林,新嫁接的核桃接穗已经全部成活,村民陈世华正在核桃林中去除杂木,查看接穗成活情况。去年,金花村请来农林专家为当地村民培训果木嫁接技术,村上在贫困户中选了8名贫困群众进行培训,这些贫困户掌握嫁接技术后,对全村的核桃、板栗进行嫁接,他们每天能获得100元的报酬。据了解,金花村在技术培训、品种引进、果木改良等方面投入10多万元,对全村的200多亩核桃、500多亩板栗进行了改良。“又能学技术,又能挣到钱,这样的培训最实惠。”村民陈世华高兴地说。2017年,金花村实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206人,89户108人实现转移就业。“针对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我们在金花村确定了家政服务、果木嫁接等培训项目,让贫困劳动力都能掌握一门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确保脱贫不返贫。”永乐街办主任余传东告诉我们。

  同时,村上还依托县工业园区的就业岗位资源,发动村民就近务工。在金花村景虹塑业企业车间,十几台编织袋缝包机整齐地排列着,村民游相林坐在缝包机前,双手有规律地拉动着编织袋,伴随着“咔嚓咔嚓”的机器声,一条条编织袋整齐地从流水线上走进了包装间。“活了半辈子,没想到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上起了班,每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周末还能休息,家里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游相林高兴地说。该村在园区引进企业时,就和企业协商签订用工协议,要求优先录用贫困户到企业上班。目前,园区在金花村有9家企业投入生产,有近40人在园区企业就业,其中贫困户占到一半以上。2017年,镇安板栗交易中心又开始建设,村上又有60多人参加园区建设,零散务工,其中贫困户20人,人均月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村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解决了园区企业的劳动力问题。

  村上还积极落实贫困户产业发展财政补助和扶持资金,实现贫困户与产业链的捆绑,鼓励群众创业。村上现在共有自主创业型98户316人,他们通过种植、养殖、加工等形式实现自主创业。另外,在实施生态补偿工程中,村上从贫困户中选聘护林员2人,落实补助每人每年5000元,设立的村级公益岗位也解决了4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精神脱贫树新风

  “脱贫摘帽,必须把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帽子也摘掉,才能真正斩断穷根。”永乐街办党工委书记王宁告诉我们,自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后,永乐街办和包扶单位县公安局坚持把扶贫和扶志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在金花村持续开展了新村风民风培育活动,推行“一约四会红十条”制度,办好爱心超市,树立脱贫典型,表彰奖励一批脱贫先进,充分激发了贫困户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

  在村民洪运琴家里,悬挂着的一块“脱贫光荣户”牌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洪运琴介绍说,这是她在2017年村里举行脱贫表彰大会上领到的。洪运琴原来居住在金花村四组的高山垴上,家里又有孩子读书,老伴身体不太好,缺少资金,交通不便让她成为贫困户。可是洪运琴却是一个要强的人,在包扶干部的指导下,她将家里的5亩多地发展中药材,自己和丈夫在农闲时间打零工,在刘家台子搬迁点,她的新房子装修得非常漂亮,于是洪运琴就向村上申请退出贫困户,这种做法让村里人刮目相看,说起她,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交流过程中,洪运琴的一番话道出了她的心声:当贫困户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咱得努力干,要给娃树个自立自强的榜样!

  金花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召开贫困户院落会、发放宣传单页、制作宣传标语,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激发自主脱贫主观意识;组建宣讲演出队伍,开展理论大宣讲、好人大访谈、道德大讲堂、文艺大展演等活动,以歌舞、小品、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扶精神、扬正气、正能量,引导群众不因贫困而气馁、退缩、自卑,消除等靠要思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通过隆重表彰脱贫户,树立一批脱贫致富先进典型,增强荣誉感,激发自信心,产生示范带动效应,倡导脱贫光荣、勤劳致富风尚,从而让贫困户自觉转变观念,激发了他们的脱贫内生动力!

  在提升村风民风方面,金花村大力推行“一约四会红十条”,用村规民约来凝聚人心,用“四会”来管理村民,用“红十条”来教育、约束村民不文明的行为,让群众正确对待人情往来,不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不攀比、不浪费,村风民风得到切实提升。

  如今的金花村,基础设施好了,环境卫生好了,人们出行方便了,生活环境舒适了,人们文明素养提高了,金花村民正在奋力朝着幸福的小康生活迈进,日子越过越红火……

  • 相关阅读
  • 溧水对口帮扶湘河

      本报讯(特约记者 孙传卿 通讯员 王淼坤 王荣)悠悠丹江水,浓浓协作情。6月1日,南京市溧水区白马镇援建村级卫生室暨捐资助学仪式和对口帮扶座谈会在商南县湘河镇举行。   当天,白马镇为湘河社区捐赠标准化...

    时间:06-06
  • 奏响追赶超越精彩乐章

    ——“十九大精神在商南”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通讯员 代绪刚  初夏时节,走进商南县,扑面而来的是处处绿意盈盈,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勃勃生机,一幅新时代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时间:06-06
  • 柞水构建城乡居保便民服务体系

      本报讯(李德林)近年来,柞水县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领取、查询、年检“五个不出村”为目标,大力推行“互联网+城乡居保”经办模式,积极构建经办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到...

    时间:06-06
  • 商州确保高中考期间食品安全

      本报讯(郑亚亚)2018年高中考在即,为切实保障考试期间食品安全,有效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商州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全程监管,为高中考学生饮食安全保驾护航。   结合全区考生集中食宿点和考点设置情况...

    时间:06-06
  • 柞水提高精准扶贫绩效

      本报讯(周雯)柞水实行“三个一”“四为主”“三跟进”机制,调动干部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提高精准扶贫绩效。   “三个一”机制,县党政一把手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06-06
  • 金丝峡——南京人民的新宠,这个夏天的避暑胜地

      6月4日,陕西金丝峡旅游专题推介会走进南京,在酒山水大酒店举行,开启合作之路。南京市旅发委、旅游界、媒体界朋友与商洛市旅发委、商南县委、县政府、商南县旅发委、金丝峡景区共200多人参加推介会,共话合作...

    时间:06-05
  • 帮群众管好“摇钱树”

      文/图 郝家芳  他10多年奔波在镇安县的村组院落、房前屋后、沟沟叉叉、坎边地头,只为该县核桃产业达到丰产、高产、稳产,让群众的核桃树成为真正的“摇钱树”和“致富树”。他就是刚过4...

    时间:06-05
  • 小企业别样宣传带火市场销售

      文/图 记者 吕丽霞 见习记者 田琳  近期,商州区中心粮站门前的新景格外显眼,大门西边墨绿油漆染制的竹竿、塑料布做的叶片栩栩如生,茂林修竹后土黄色竹席做衬,“端午食品油糕粽子”8个红色大字在...

    时间:06-05
  • 山村教师跨界创业500多天创造过亿产值

      创业动力源于一段温暖往事 邮政扶贫宁商协作帮他两闯难关   文/图 本报记者 于志兵 谢非  这段创业史不啻一个经济奇迹——贫困山区的一位教师想帮助乡亲脱贫而跨界创业,短短500多天打造了年...

    时间:06-05
  • 商南打造 丹江生态画廊旅游大环线

        本报讯(代绪刚)今年以来,商南县用新理念、大手笔、高水准实施好丹江生态画廊项目,着力打造成“上游金丝峡、下游莲花湖、漂流赏画廊”的旅游大环线,加快商南追赶超越步伐。   丹江生态画廊是...

    时间:06-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