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音乐学院的8年,吴龙在学校参与了6部歌剧的艺术指导,有《魔笛》《蝴蝶夫人》《茶花女》等,几乎每年一部。
排歌剧非常累。学生郭佳音和徐薇薇说,声乐艺术指导要负责挑选剧本、演员、曲目,声乐和舞美的配合。一部歌剧里有二重唱、三重唱、咏叹调,都得他指导排练,每部歌剧的排练需3个月到半年时间。
杨彬说,吴龙希望达到完美,稍有不满,他就一遍遍重来,“国内很少有人像他这样了解声乐艺术指导,都是无序的,他自己在其中摸索,陶醉在里面”。
2008年,曹群从英国回来,陪同英国专业学院的教授去看吴龙排的歌剧,对方大赞吴龙专业。但曹群说,据他观察,在国内,声乐艺术指导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钢琴伴奏还处从属地位。
接近吴龙的人称,有些微妙的事情吴龙不是很能理解。就拿选择演员来说,让谁上场不让谁上场,有时并不取决于演员的实力高低。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吴龙在内心里是固执的,也是痛苦的。
吴龙有时会飞到国外去听歌剧和音乐会,找人交流。在杨彬看来,“他在内心是孤独的”。
被割裂的生活
作为钢琴家,吴龙欣赏一句名言:一个钢琴家,当他坐在钢琴旁,他比任何一个富有的国王都幸福。钢琴和音乐,充实了吴龙的世界。
吴龙幼时学琴,正值文革,为了偷偷学琴,家里将钢琴藏在阁楼楼梯下的小屋里,并且给钢琴的琴缒和琴弦之间加进一层海绵,这样练琴琴键就发不出声。当年的同事林立记得,在总政歌舞团,吴龙总是在练琴,宿舍熄灯了,他就学英语,听国外歌剧。
这一习惯保持到现在,他的生活就是弹琴、排练、研究乐谱,很少在午夜前睡觉。林立曾三次负责组织中国音乐家赴境外演出,均由吴龙负责钢琴伴奏和艺术方面的音乐指导,“别人都出去购物了,他还在那里练琴”。每次演出结束,吴龙从舞台走下,都大汗淋漓。“你叫他,他要愣一下才能回过神来,他太专注于音乐”。
然而,钢琴和音乐之外的世界,对吴龙来说是陌生的。
林立说,老友聚会聊起音乐,他神采飞扬,一旦聊到其他话题,他就不说话,在一边默默地笑。那个时候,“你不会觉得多了一个人,也不会觉得少了一个人”。
家里灯泡坏了,都是杨彬爬上去换。出去买东西买错了,吴龙都不敢自己回去换。杨彬说,吴龙确实不擅长经营人际关系,他出事半个多月了,“系里只有一个他多年前就认识的同事来家里慰问”。
“普通人是用音乐来调剂身心,作为音乐家,他更需要的是学会生活。”杨彬认为,这与吴龙的经历有关,父母总教育他把琴弹好就行,其他的不用管,“他认为就像在台上弹琴,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下面自然就有掌声”。
悬而未决的合同
在杨彬看来,今年困扰吴龙的一个大问题是他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合同能否续签。今年8月,吴龙和校方的合同就要到期。对于外籍聘用人员,校方应提前3个月谈是否续签。但到了今年5月,学校都没人提。眼看就要放暑假了,还是没人找他谈续签之事。“如果不续约,他就要面临出境。吴龙很着急,我让他去问,他说人家告诉他要等”。
合同的悬而未决让吴龙焦躁。杨彬劝他,连学生都能找到工作,他还担心什么?就算学校不能续约,教学生学琴收入也不少,“但这种挣钱方式他感觉《耻辱》”。
杨彬说,吴龙出事后,学院的领导来家里看望,他们提起合同的事,对方说“没有说不和他续签啊”。但究竟为何校方没找吴龙谈续约之事,杨彬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