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央视春晚零点报时广告的价格是680万元,而当年“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冠名广告是2000万元左右。这些数字到了2010年时就已经翻了几倍,零点报时广告价格高达5201万元,“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冠名则达到了1.1亿元,合计1.63亿元。即便是首次宣称“零植入”的2011年春晚,“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冠名费最高也达到了1.26亿元,零点报时最高时也曾超过5000万元,再加上晚会开始前的贴片广告,保守估计总广告收入将近2亿元。
另外,央视春晚中第二类广告就是近几年备受争议的植入广告,这类广告商品以饮料、酒、食用油、保健品、牛奶等大众消费品为主,常以较为生硬的方式出现在语言类节目之中。其中最著名的当数2009年央视春晚,在小品《不差钱》中,赵本山两次大声提及某门户网站以及某知名度假景点。那届春晚过后,有消息称,在这一小品中,该门户网站植入广告的价格大概在400万元左右,旅游风景地则为300万元。而《不差钱》在随后一年不断的重播,也令广告主们大呼“太值得”。更有业内人士透露,央视春晚广告招标还有着一些不成文的“优惠手段”,例如往年在央视春晚中投放额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赠送春晚“贺电榜”贺电一条,超过400万元的广告投入,赢得晚会现场圆桌贵宾席位一个。而这些软广告中,最有特色的是给各个企业老总的特写。这些人物大多都是春晚的广告客户,当年春晚广告投放额基本都超过300万元。
由于观众的争议和广告投放渠道的增加,2011年起,央视春晚就开始打造“零植入”概念;2012年,春晚在前一年基础上去掉了冠名、贺电和零点报时广告;今年央视甚至早早就宣布春晚将执行“零广告”计划,而这也使得众多希望再次在春晚中“亮相”的广告主颇为头疼。有数据显示,保守估计2010年春晚为央视带来了6.5亿元的收入,到了2011年这项收入减少了4.5亿元,之后两年,央视连仅有的2亿元硬广收入也放弃了。有机构计算,从2011年减少春晚广告之后的三年里,央视春晚至少流失了17.5亿元的广告收入。
业内人士透露,此前在春晚中播出的一些带有软广告的海外电报部分全部挪到了春晚倒计时18个小时的节目中。不仅如此,春晚并非完全没有广告,只不过是在播出的近5个小时节目中不再有任何广告,但依然会售卖贺岁套装的广告,据悉该广告的标底价就高达亿元。尽管如此,央视春晚的广告吸金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大批的广告主势必流失到其他广告渠道中去了。
地方卫视下重本
分食央视广告资源
广告商不会因为被央视春晚拒之门外就减少广告投资,众多专家都表示,这些企业将首选其他举办春晚类节目的地方卫视消化这部分投资。
从今年起,为春节电视广告战带来新冲击的还有各卫视越办越大的春晚类节目,在今年举办了春节晚会的20多家地方卫视中,包括北京卫视等传统强势卫视还举办了卫视春晚、环球春晚等多场春晚类晚会节目,均成为新型强有力的广告吸金武器。
浙江卫视营销广告中心副主任楼志岳告诉记者,往年只有北京、辽宁、湖南等寥寥几家卫视敢于砸重金做春节晚会,是因为央视春晚一直处于收视和广告双垄断的地位,卫视拿不到广告投资,无法重金请大牌明星,收视率就难以竞争得过其他卫视,办春晚势必会亏本。
近年来,央视春晚对于广告投资的限制越来越多,且收视成绩大不如前,很多卫视都认为目前已经进入了卫视春晚发展机遇期。数据统计,今年央视春晚在央视一套以11.362%的收视率创下其史上最低收视纪录,而地方卫视春晚的收视率却一路高歌猛进,江苏卫视凭借F4再聚首、“新白娘子组合”和赵本山收官小品三大看点,以3.98%领衔地方卫视,比去年上涨近五成;其后,包括辽宁卫视、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也都创造了2.848%、2.801%和2.24%的收视成绩,逐渐缩小着和央视春晚间的收视差距。广告环境宽松、价格优惠且影响力增强都成为了地方卫视吸引春节期间广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