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赵薇导演的新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在京举行首映式。对于赵导的处女作,大部分媒体和影评人都给予较高的评价。作为一部以“内地青春片”为卖点的电影,《致青春》走的并不是小清新的路线,也没有拍成明信片,而是颇有点重口味,有着李樯式的现实主义,也有女性导演的细腻感性。但有些看片的人表示,电影改编和原着出入较大,赵薇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反而削弱了爱情故事的感染力。无论如何,该片作为赵薇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其受关注程度不容小觑。南方都市报提前为大家揭秘电影看点,并专访导演赵薇、监制关锦鹏共同讲述幕后故事。
故事:前半部青春热血,后半部现实残酷
选择内地大银幕上缺失多年的青春题材、放弃自己出演而起用多位新人担纲主角、拍摄一段横跨十多年的爱情故事、拍摄时间和预算整整超预期一倍……从赵薇这些有些冒险的选择和做法,可以看出她在导演方面的“野心”,这种野心,不是商业上的算计,而是她对自己首部作品的高要求。在昨日的看片会上,《致青春》第一次接受媒体和影评人的检验。从现场反应来看,多数媒体和影评人对赵导的处女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媒体们认为该片虽然是赵薇在北影导演系研究生专业的毕业作品,但完全不是一部“学生作品”,而已是一部较成熟的电影。有影评人则评价该片拍得“稳健、扎实、从容”,而该片最受好评的地方就是“真诚”。虽然好评不少,但也有部分媒体认为与期待值有落差,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赵薇对影片前后部分的处理上。《致青春》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风格有较明显差异。前半部分青春、热血、张扬,而后半部分则现实、冷静。大部分看片的人表示更喜欢前半部分的青春热血。批评者认为前后两部分“风格欠缺统一,后半段线索凌乱,感觉其想说太多而导致部分内容不够深入。”
幕后揭秘:作为该片的监制,关锦鹏说,赵薇从电影筹备到拍摄这几个月,在导演能力方面的进步很大。“她开头在片场只是和演员讲戏而已,我告诉她还要分好镜头,要用镜头讲故事,要告诉摄影师怎么帮你摆镜位,要沟通,不是教好演员做戏就够了。她在这方面进步很大,后来已经可以挥洒自如了。”
改编:不只是言情故事,还是一代人的青春成长史
《致青春》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讲述了郑微、陈孝正和林静三人纠结多年的爱情故事。相比小说,电影版虽然主线依然是爱情,但将故事背景提前至上世纪90年代———贫困生的求学压力、毕业求职的现实压力、爱情遇到现实的无奈等,都成了这个青春爱情故事的残酷底色。整部电影非但不“小清新”,反而还有些“重口味”,女生宿舍集体看A片、堕胎等都在赵薇的镜头下被呈现。和原着相比,赵薇去掉了很多“梦幻”元素,加入了李樯式的现实主义,让电影比小说更“狠”、“辣”。
在小说里,很多副线人物并不突出,但是在电影里,他们却各有精彩。“富二代”许开阳的跋扈和优越感;郑微舍友黎维娟的“八卦”和势利;“假小子”朱小北强烈的自尊心……闪闪发光的配角,也令该片不只是一个言情故事,还是一群人的“青春成长史”。虽然赵薇设置了不少幽默情节,观影时笑声不断,但看完片之后不得不承认,这并不只是一部轻松愉悦的“青春片”。
幕后揭秘:赵薇说,拿到小说时,她就不想拍成一个言情故事,而希望拍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我们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遭遇什么样的事情,产生对我们性格、对爱情、对未来的影响。”关锦鹏也表示,小说偏向爱情故事,但李樯的改编让小说更加偏向现实,他不仅用了陈孝正和郑微这条线索,还添加了黎维娟、朱小北等新角色。这些小细节令电影版的青春比小说的开阔,令人可以看到一代人青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