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深跌,他们说还要抄底
在国内楼市中,炒房者被视为高房价的重要推手,以温州炒房团为代表的楼市投资群体,几乎是千夫所指。南京新景祥顾问公司研究人士就表示,此次调控政策着重抑制不合理的住房需求,投资客明显是打击重点。令记者想不到的是,在严厉的新政面前,不少炒房客仍然表示:“如果深跌,我还要抄底!”
记者的朋友季林学财务出身。作为一名投资客,他先后投资过住宅、商铺还有股票,资产已过千万。他说:“投资房产,就是善于运用财务杠杆以小博大。”因为“早些时候,首付只要两三成,一套100万的房了,只需要支付20—30万的首付款,其余则靠贷款支撑,很低的炒房成本就能撬动100%的收益。”2003年起,小季先后买了6套房投资,据称每套赚了100万元不止。
二套房首付五成以上、部分银行停办三套房贷款后,季林的“杠杆游戏”就不那么好玩了。处于投资“空巢期”的他仍十分关注楼市的走向:“我读新闻比你们当记者的还要认真。不过,眼下肯定是不会再出手了。房价虽有松动迹象,但价格还是在高位运行。”但他又说,如果有明显跌幅,他还是要抄底。这是为什么呢?
季林说,在南京,有一批个人投资者常年游走楼市、股市,近两年还涉足了黄金。“黄金交易手续费太高,今年以来,金价达到历史最高位,不能碰。股票风险太大,10个进去9个赔。在通胀和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钱放在银行等于天天贬值。思来想去,还是房子靠得住一些,最起码能保值。”
采访炒房者,记者有着一种复杂的心情。
投资者大举涌入,使得楼市供不应求,房价不断攀高,温州炒房团也因此遭万人痛骂。新“国十条”推出后,信贷收紧,成为掐断投机、抑制投资的有效手段。那些快进快出的炒房客们,少了一份神气,多了一份落寞。一位买不起房的朋友义愤填膺地说:“我真想看看这些炒房者的悲惨下场。”
其实,对于炒房者,你可以痛恨他们哄抬房价的行为,可以鄙视他们投机的举动,但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我们不能用道德去批判他们合法的投资行为。“如果深跌,我还要抄底”,炒房客的自白,实际上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楼市调控,尤其对投资者的抑制,不是一个“堵”字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众多的投资者,庞大的社会投资资金,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们就像奔跑的河流,总要寻找一切合理合法的渠道来宣泄。而除了楼市,除了萎靡不振的股市,目前的确尚无更多的选择。所以,楼市调控是一篇大文章,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写完、写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