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这一番说话,不但将道德破产和高盛撇得干干净净,还将矛头直指监管部门。实际上,持有大量高盛优先股的巴菲特此前也屡次表态支持高盛。
然而,力挺高盛的话音未落,巴菲特自己却陷入了“诚信问题”。5月6日,据外电报道,SEC正在调查巴菲特持有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以260亿美元收购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Corp铁路公司时,在对其他股东的信息披露方面是否得当。
巴菲特往往是对的
回顾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发家史,股神巴菲特的很多决策虽在当时遭到市场普遍质疑,但到最后,股神往往以他独特的眼光和投资理念“笑到了最后”。
1973年,美国股市开始下跌,巴菲特逆市买入了大约1000万美元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原因是该公司旗下拥有华盛顿邮报、新闻周刊及几家电视台等优质资产,内在价值起码4亿美元,而公司总市值只有1亿美元,股价打了2.5折。但巴菲特没有想到,1973年和1974年美国股市继续大跌,尽管华盛顿邮报经营业绩持续良好,股价却继续大跌25%,巴菲特遭套牢。在一片批评声中,巴菲特依然坚持持有,他坚信邮报的垄断性竞争优势,因为他相信拥有一家名牌报刊,在当时来讲就好像拥有了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2007年底,巴菲特持有的华盛顿邮报的股票市值高达13.67亿美元,比当年的1000万美元足足翻了137倍。
这样的故事在投资可口可乐、GEICO保险公司、吉列公司以及包括中国石油等身上一再频频上演。
在中国,为人们所惊叹的是巴菲特投资中石油一役,在2007年致股东的信件中,巴菲特写道:2002和2003年,伯克希尔以4.88亿美元购入了中国石油1.3%的股份,购买中石油股权时,中石油的总体市值大概是370亿美元,而我们对中石油的估值是1000亿美元;到2007年下半年,随着油价明显攀升,中石油的市值升至2750亿美元;相比其他石油公司,中石油股价偏高,所以我们将手中的股票以40亿美元全部卖出。
2003年正是非典肆虐的时间,香港股市一片愁云惨雾,巴菲特刚买入中石油股票时,也有一段时间被套住的。2007年中,巴菲特出售中石油股票后,受到了中国股民空前的批评,因为中石油股票在他出售以后一路上升,人们普遍认为巴菲特卖得太早了。然而,时间再一次证明了巴菲特决策的正确性。
这次股神还能对吗?
股神,以一次次的实践证明了他判断的精准,也奠定了其在全球投资人心中坚不可摧的地位。可是,这次,他还能对吗?
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原因就是背后有太多的利益纠结。
据悉,巴菲特持有高盛50亿美元的优先股,每年为巴菲特带来5亿美元股息收益,高盛可以以每股高出10%的价格回购这些股票。另外,根据协议,巴菲特还可以以每股115美元购买50亿美元高盛普通股。
正是由于这一层特殊关系,让外界质疑巴菲特力挺高盛的真实动机。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情况是,在华尔街所有公司中,巴菲特和高盛一直就是“铁杆”关系。高盛也总是将巴菲特当作自己人。这次高盛遭遇“欺诈门”,面对来自华盛顿的敲打以及民间的抗议浪潮,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第一时间选择了向巴菲特求教如何展开更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于人人喊打的高盛,巴菲特选择了力挺。
然而,对于巴菲特的选择,包括哈撒韦股东在内的公众似乎都并不乐意接受。在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妙语如珠,下面也是掌声和笑声相呼应。但在高盛问题上,不管巴菲特怎么调侃,股东们似乎反应都很平淡,许多人更是对此感到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