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持续缩水的家庭资产,一路攀升的负债表……各国的中产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事实:在拯救经济危机的努力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他们,已然成为这场危机最大的牺牲品。
中产阶层群体的频频告急,让各国政府意识到,这一阶层的危机可能导致经济复苏后继乏力。
早在今年1月,奥巴马政府率先打出“为中产阶层而战”的口号,日、德、法等主要发达国家也陆续将稳定中产阶层提升到优先的政策性高度。在中国,温家宝总理关于“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的表述也让人们对于这个新兴阶层的成长有了更多联想和期待。
而受挫的中产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愿景:是跟随国家经济的停滞而重返贫困,还是有能力在挽救全球经济上承担更大的责任?
中产阶层的愤怒
“远离喧嚣的城郊,一辆轿车利落地驶进其中一栋房子前院,灿亮的阳光洒满院子,两三个孩子和一条狗在绿草地上嬉戏,这时,大门敞开,优雅的女主人走出来,与刚下车的男子拥抱亲吻。”
这是许多美国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画面,画面呈现的幸福生活,是许多美国中产阶层的生活写照,也是许多追求美国梦者的理想生活。但是,这般好景对一些美国中产家庭已是明日黄花了。
如今美国中产阶层曾经普遍拥有的优越感在下降,他们被形容为“集体向下沉沦”。受经济危机影响,房地产泡沫破灭,借款紧缩,许多中产阶层的生活越来越难过,很多人被裁员后,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顿。
而住房、教育和医疗保险已经成为背负在美国中产阶层身上的“三座大山”。《经济学家》周刊曾引用美国马里兰大学专家的话说:经济衰退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数百万新增贫民人口,而是中产阶层遭到“巨大打击”。
在欧洲传统的中产阶层市民社会,愤怒和躁动的情绪在蔓延,最近包括希腊、法国、西班牙等国在内的欧洲多国一系列的中产阶层罢工,冲在队伍最前面的中产们已非昔日有车有房、衣食无忧、时常全球旅游度假的白领,而是成了走上街头抗议降薪和退休年龄延迟的工会先锋。
一向以社会和谐、均衡以及财富分配均匀自居的日本,也因连年的经济低迷而加剧了中产阶层的瓦解。10年前,90%的日本人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层”。去年东京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接近一半的日本人把自己的经济地位定义为“中产阶层以下”。
在2009年,日本有16000多家公司倒闭,比前年增加了12%。有媒体称,破产潮很可能会继续下去,破产的工厂主和被解雇的员工自杀数量也会上升。
而新近崛起、受惠于现代化进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新兴国家中产们,旺盛的消费能力和积极的进取意识使他们在经济危机中被全世界寄予厚望,然而,基础脆弱的他们更易受到经济转轨阶段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袭扰,一个不小心可能随时跌入贫民阶层。事实上,金融危机打击下最大的受害群体,可能正是新兴市场那些刚刚摆脱贫困、进入中产的人们。
中产社会集体倒退?
自2007年夏季开始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但是对美国的中产阶层而言,衰退其实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曾经撰写《中产阶层美国的终结》一书,引起不小的轰动。该书透露出一些中产人士颇为窘困的生活状况。克鲁格曼说,二三十年前,美国的中产阶层占据社会重心,可是最近几年来,经济增长的收益却流向了富人阶层尤其是富人中的巨富阶层。
美国并不是这一情形的孤例,在当今西方社会,中产阶层的普遍贫困化正在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