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新兴中产阶层有着自豪又不安的复杂心理。如在巴西,近30%的新兴中产阶层都在非正规市场中谋生,收入很不稳定,缺乏社会保障网络,创业机会有限。许多人是通过借贷的方式来达到较高的生活水准的,这可能是53%的中产阶层说自己生活在对失业、收入减少甚至破产的恐惧之中的原因之一。他们受益于私立学校的爆炸性扩张,但却见证了教育质量的一落千丈,这也破坏了中产阶层惯有的社会流动途径。
《巴西中产阶层》一书的作者若泽·奥古斯都·费尔南德斯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产阶层是巴西迅速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的主力军,由于政府提供更多的贷款,让这一阶层的消费能力增强,有效拉动了内需,这是巴西摆脱危机的关键。
但对这一进程的可持续性他也感到担心。他说:“巴西的消费观念造成中产阶层通常债务沉重,这样危机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当他们面临困难时就不得不减少支出,同时这一阶层的人对生活有紧迫感,他们非常害怕变成贫困人群。
如今,随着西方中产阶层深陷债务与危机之中,许多经济学家都将新兴市场的中产阶层视作全球安全与繁荣新时代的潜在基础。费尔南德斯则认为,新兴中产阶层面临的挑战是人们的期望和社会体系能为他们所提供条件之间的矛盾。
俄罗斯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俄高等经济学院社会学教授吉哈诺娃则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指出,新兴国家应努力改变“资源和原料供应国”角色,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型经济。不过,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国际行业竞争加剧和国内实际情况的限制,发展创新型经济并非易事。
吉哈诺娃表示,很多发展中国家同样处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模式尚未定型,她建议,在人才政策上,应对中产阶层倾斜,鼓励使用该阶层人才,这是社会创新最有力的来源;在税收政策上,应加强立法,加大税收对缩小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在具体操作上,增加“吃财政饭”人员和技术工人的收入,提高管理阶层的生活水平;最后,中产阶层的发展跟国家整体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应努力调整经济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夯实中产阶层壮大的经济基础。
拯救“社会脊梁”
发达国家的执政者正日益达成这一共识,中产阶层是西方社会的“脊梁”,若这根“脊梁”被折断,西方市民社会将走向毁灭,复兴中产阶层的呼吁愈来愈响亮。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月上任后第10天即成立中产阶层工作组,任命副总统拜登为主席。奥巴马认为,“美国经济实力可以通过中产阶层的实力来衡量”。拜登则说,“中产阶层强健等于美国强健”是他所领导的工作组的指导原则。
奥巴马政府意识到,尽管中产阶层是按多种综合标准划分的概念,但中产阶层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工资,因此保证就业成为奥巴马政府帮助中产阶层的核心任务,他特别重视通过加大对住房市场、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为中小企业减税等来创造就业。
而在英国,自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以后,英国经济遭受重创,一些企业倒闭。在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的金融服务业受损最大,许多白领失业,一夜间由有着稳定收入的中产阶层变成了贫民。为了帮助中产阶层度过这场危机,英国政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鼓励银行恢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以维持最能“制造”中产阶层的中小企业的生存;拨款4000万英镑对公司高管、职业经理人和其他失业人员进行求职培训;动用1300万英镑资金向失业人员提供心理咨询。
此外,布朗首相曾表示,要利用国家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中产阶层,让多达75%的30岁以下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金融危机之后,英国各大院校扩大了研究生招生规模,以使未来的中产阶层能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避免出现本科毕业就失业的状况。著名高等学府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近两年的研究生招生扩大了近一倍,硕士和博士生的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一些失业白领选择去高校充电,既积累了学业资本,又度过了目前的就业困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