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利益来看,通过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提高了就业率;世界各地来观赛的游客也将对经济产生短期刺激作用。我们也将会向全世界亿万观众展示英国良好的国家形象。
《中国经济周刊》:近日伦敦交通局发出警告说,根据奥运路线网的规定,奥运期间伦敦24%的公交车将必须绕道、改道或暂停,为此一些公交车司机计划要罢工,希望得到更多工资,政府将怎么处理诸如此类的因为奥运会而对普通民众生活造成冲击的问题?
吴思田:这个问题你必须放到一定背景下去看,比如在英国足球联赛赛事时期,每周六平均在伦敦地区都有5~6场比赛,会吸引5万~6万观众,大量球迷都用公共交通在城区活动,但城市运转并没有因此而停滞。
除了这些改道的设计,奥运会期期间我们还加强了公共交通建设,开通了新线路、新车站等很多新基础设施。伦敦有很多地铁线、车站和公交线路,我对于伦敦应对赛事期间的交通压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这对于伦敦而言是习以为常的,而且8月是伦敦的交通淡季,因为很多人都度假去了。
至于游行和示威,英国是一个自由的国家,人民有示威的自由,这在英国经常发生,奥运会期间可能还会有但是不会是主流。大多数人还是会享受奥运会的,世界人民也会享受这次伦敦奥运会。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能去现场看比赛,如果去不了,也不要错过电视转播。
英国警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中国经济周刊》:奥运会期间的安保工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有评论认为英国夸大了恐怖主义的威胁程度,包括在居民楼上部署的高速导弹系统等遭到了居民的抗议,对此您怎么看?
吴思田:我认为英国的警察和安全部门在评估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风险上是很有经验的。多年来我们在伦敦有丰富的大型活动安保经验,最近的就是女王登基六十年庆典活动,有无数民众涌上伦敦街头,聚集在白金汉宫和泰晤士河沿岸。我们还举办过G20领导人峰会等。对于举办大型国际活动,伦敦的经验是丰富的。警察对于如何保证工作有效进行,又不对活动本身气氛产生负面冲击是心中有数的。我很有信心,警察知道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英国的强项都是要‘坐下来’的比赛”
《中国经济周刊》:您对本届奥运会上英国队和中国队的表现,有何预测?
吴思田:中国确实是强队,而且在很多奥运会传统项目上优势明显,比如乒乓球、跳水、举重、体操。对于英国来说,要和体育大国美国、中国在奖牌榜上直接叫板是很困难的。但是英国队在北京奥运会时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我们的准备工作是很专业的。英国人民也期待着英国队在伦敦也能取得一些金牌。我们也有强项运动,比如自行车。有个笑话说英国的强项都是要“坐下来”的比赛,比如自行车、帆船、马术、皮划艇等。
《中国经济周刊》:您最看好的英国和中国运动员是哪位?您最喜欢收看的体育赛事是什么?
吴思田:中国运动员我很看好刘翔,希望他能在110米栏的比赛中获得名次。他经历过很多挫折,比如在去年田径世锦赛时,因为刘易斯的碰撞使他失去平衡,失掉了本应胜利的比赛。后来他又受伤了,这对于任何运动员都是可能发生的,但是他仍然是世界上最快的运动员之一,如果能在本次奥运会中取得胜利是很好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