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对未来制造业的前景表现出了担忧,“制造业经营活动面临着比较艰难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外需仍在下行通道(7月出口增速已降至1%);另一方面国内需求仍未明显回暖。”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2012中国500强发展报告》称,在中国企业500强的个体规模和总体规模大幅扩大的同时,利润额出现负增长的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多个行业绩效大幅下滑。上榜的实业企业数量已连续5年减少。
报告还指出,实业企业与金融企业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长此以往,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必然流出实业,流向金融行业,我国制造业也必然出现“空心化”趋势。
“温州一个拥有1000多名工人的企业,苦干精算,一年利润刚百万,而该企业老板的妻子在上海买10套房子,8年后轻松获利3000万。不少靠实业起家的企业家,现在只把企业作为融资的平台,实业空心化、资本投机化、资产泡沫化的状况日益严重。”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坦言。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表示,制造业由于其极具稳定性,是各个国家的根基。美国在金融危机后选择制造业回流,正是由于制造业对稳定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什么让实业减速
“经济放缓、增速下降、限制增多是制造业企业利润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胡迟认为,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时期,由于转型升级所需时间长、成本高,再加上整体外部环境较差,造成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
此外,资源和环境瓶颈收紧、原材料涨价和人民币升值也被普遍提及。但在很多企业家看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税负高、融资难等国内因素,才是压垮企业的更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仍在于当前的经济体制存在不足。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分析称,国家相关部门将法律、政策、资金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空间,导致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衰弱,不仅使经济增长难以维系,而且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表示,在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大企业长期高速成长所依赖的基本条件正在改变。
重振实体经济的路径
在富润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赵林中看来,中国尚未完成产业结构转型,走虚拟之路不但逐不到利,而且因融资成本高、民间高息借贷等原因,出现了许多盲目扩张、涉房涉股企业的资金风险,也影响了众多相互担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如不及时采取有效化解措施,对经济稳健运行将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如何推动资本回归实体经济?在许多人看来,遏制投机,尤其是房地产业领域的投机是首要任务。
旭飞集团董事长黄少良认为,虽然我国房地产调控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前期更多是对楼市基础制度的修复,从限购、限贷到房产税,政策不断调整、不断加码,主要是为了搭建一个适合我国楼市的调控制度框架,而效果只能说才刚刚发酵,只要坚定调控决心,力度不放松,房价合理回归的预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不少地方尝试给楼市松绑,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取消房地产市场现有调控政策,房价可能很快反弹,资产泡沫可能进一步膨胀。”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表示,“房市必须变投机投资主导为消费主导。”
不少专家表示,只要楼市股市的暴利还存在,只要市场还有大量的投机空间,资本就很难回归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发展就很难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因此,打击暴利、遏制投机,是资本回归实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