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情 有捕捞证也不想下江
捞不到鱼,又卖不出价,渔民每次出江的人力、柴油的成本投入却不小,不少人都开始打退堂鼓。往年抢手的捕捞证,今年却有人拿到了也不愿下江。
靖江夏仕港的渔民张海洋连续多天在江里“淘金”却收获寥寥,这天正巧在家里休整:“明天要升温,鱼应该会多一点,这天气出去根本打不到几条鱼,今年卖得这么便宜,还不够贴油钱呢。”张海洋说,捕刀鱼一般是涨潮下网,落潮回港,在靖江要捕到刀鱼已经越来越难,为了增加捕上鱼的概率,渔民都会往下游开,有时候要到张家港附近,这样下一网的柴油费就要400—500元。由于捕刀鱼的网较大,船上一般需要6个人,请帮手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节约成本,一般每天两次的涨潮落潮,张海洋只来回一次,一天平均只能捕到五六条刀鱼,最少的一天就捕到一条鱼。“光成本一天就1000多元,今年不像往年,现在刀鱼的船头价也就1000多元,算下来一天要捕四条鱼才能保本,而去年每天捕到两三条就能赚不少。”张海洋叹了口气,“每天落潮时间都往后移,这两天回来要到夜里11点多了。我认识的一些朋友已经不做了。”
江阴城中菜场的一个经销店老板向记者证实了张海洋的说法,他说,江阴的整体生活水平较靖江要高一点,做渔民赚不到什么钱,不少能找到其他生计的渔民都转行了,“去年风大雨大,渔民也都会冒雨出港,而今年天气不好的话,大家就在家休息了。”
低需求 高档饭店厨师想转行
正宗靖江“本地刀”、“江阴刀”的数量日渐降低,渔民打捞上来就会迅速被酒店老板或者在港口等着收货的小贩买去,销路很好。江阴城中菜场和靖江渔婆菜场所有售卖本地刀鱼的都表示本地的刀鱼虽然价钱贵一点,但是品质好,加上每天能收到的量不大,属于店里的畅销货,每天收多少都能卖掉,有的店主说,每天早上七点之前刚从港口运回来的本地刀就能卖完,可是价钱就是上不去。
“主要现在控制公款消费。宴请一桌上万块哪是私人吃得起的,大多是公家消费。往年星级酒店和江鲜馆每天来提货都有十几斤,卖得贵一点还是供不应求。”靖江渔婆菜场的一个经销店老板介绍,“本地刀价钱比崇明刀、南通刀也只能贵这么些,每年都是,再贵了就没人买了。”徐志洪也表示,刀鱼降价和公费吃喝收敛有关。以前高价刀鱼的流向主要是以公务、商务为主的宴请和送礼,很少普通市民来买。今年这部分收紧了,整个市场需求就拉低了,而天气回暖较早,下游捕鱼量较大等因素都是次要的。
高尚明是当地一家高端会所的厨师长,他的工作就是有客人来入住或者用餐时,负责采购食材和烹饪。节俭风盛行之前,他的工作很忙碌。全国响应厉行节约号召之后,他一下子清闲了不少,收入也下降了许多。“我们这好多高档酒店都在裁员,厨师下岗,服务员下岗。”高尚明也感觉到了危机感,和记者攀谈中,还不忘寻找跳槽机会,“你们单位食堂需不需要招厨师?”(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