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业内人士指出,几家大型金店价格高度趋同,所公示的黄金价格和真实的黄金价格相差甚远。更有媒体指责,上海地区的黄金饰品价格长期以来高于北京、广州等国内其他城市。
那么,上海金店的“地区指导价”到底由哪些部分组成?
根据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2004年4月牵头制定的《上海黄金饰品行业黄金、铂金饰品价格自律暂行办法》(后改为《价格自律细则》),该规定的第五条提出了黄金、铂金饰品价格的定价原则是原料价加上运营成本,因各黄金企业和商家的运营成本不同,所以由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对饰金价拟定一个中间价,各金饰品经营者以中间价为基准,上下浮动正负不超过3%,在这一幅度范围内选择适合本企业、商家的饰金价格。
该办法的第七条规定了饰金价的调整方法, 依据上海黄金交易所前一周交易的黄金Au99.99%(即1号金)周加权平均价为基准,当周加权平均后的黄金交易价在上周基准价的正负2%之内,零售饰金市场基准价不变,超出正负2%部分乘以加成系数,即调整周挂牌的饰金价格,并按照四舍五入的传统方法,作为调整饰金价的增减金额。调整时间为每周二,遇有国际国内黄金价格突变,秘书处可提议召开理事会商讨调整本暂行办法。
该办法的第八条规定了饰金价的计算公式为试行日前一周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交易Au99.99%(即1号金)收盘价加权平均后作为黄金的饰金基准价再乘以营运成本系数(即加成系数),等于饰金价。
国家发改委经过调查已认定,该协会多次组织具有竞争关系的会员单位商议制定《价格自律细则》,约定了黄金、铂金饰品零售价格的测算方式、测算公式核定价浮动幅度。执法人员调查,这5家金店黄金、铂金饰品零售牌价全部落在测算公式规定的浮动范围内,并且调价时间、调价幅度以及牌价高度一致。
正如这份《上海黄金饰品行业黄金、铂金饰品价格自律实施细则》所显示的,行业内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共同约定销售价格,即证实了价格联盟的存在。
“只要有竞争,所谓价格联盟都会不攻自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记者表示,价格联盟就是在没有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诞生的。
孙立坚解释,消费者乐于见到充分竞争的市场,因为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但是商家的利润却越来越薄,一旦打起价格战,就连成本都覆盖不了。预见到此种情况的商家就倾向于形成价格联盟,共同分吃蛋糕。
主导价格联盟的行业协会也被处罚
8月1日是我国《反垄断法》实施5周年的日子,作为全程参加这部法律制定的学者之一、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副组长、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黄勇表示,公司有自主定价权,这是企业经营的最大权利之一。但是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包括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等,就涉嫌严重违法。“有竞争关系的企业有没有串通共同定价,这是定性此案是否涉嫌垄断的标准之一。”
根据《反垄断法》第46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同时,“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针对此次发改委对5家金店开出的千万罚单,有舆论认为,处罚力度比较“温柔”。
黄勇则表示,需要考量商家垄断行为对竞争的影响程度、涉案金额大小,以及与执法部门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根据个案情况,有自由裁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