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时隔两个星期,在国际油价跌破60美元时,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再度上调成品油消费税,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疑问。针对市场声音,财政部则对连续两次调整成品油消费做出了解释。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再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是为进一步加强消费税在治理大气污染、促进街鞥减排方面的调控力度,合理引导消费需求。
针对财政部的解释,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所研究院汪德华表示:“半个月内两次上调消费税的原因,首先是考虑趁着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窗口期,其次,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没有上调到位,没有达到两部委之前设定的调整目标,所以才会短期内再次调整。”
汪德华还表示,消费税目前实施的是消费税暂行条例,尚未上升到税法,“所以只要报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就可以进行调整。”他说。
频繁上调起争议
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处于持续下降通道的国际油价似乎并未能换来低油价时代,而两大部委的税费调整政策也再度引发了市场对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的“脱轨”争议。
一名大宗商品机构交易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内成品油消费税调整的标准并不透明,而财政部所指出的将新增财政收入用于节能减排的解释,也很难真正打消广大消费者的疑虑。
“比如以汽油消费税为例,上次上调0.12元,这次上调0.28元,这个上调的标准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为什么是上调这个价格,参考的依据分别是什么,相关部门并没有向公众做出详细的说明。”上述人士对记者说。
事实上,财政部短时期内上调消费税的举动引发了市场的另一猜测,若国际油价再度下跌,国内的成品油消费税是否还会提高?但针对外界猜疑,财政部财科所所长刘尚希则表示,目前,没有形成成品油消费税和油价挂钩机制的迹象,两次提税主要还是出于减少燃油消费的考虑。
“消费税率会不会再次调整,取决于环境的改善,但短时间内再次上调的可能性不大。”刘尚希说。
外界除了对几大部委“边降油价边提高消费税”的政策调整存有疑虑外,令市场分析人士颇感意外的是,财政部与发改委之间针对国内成品油消费税的对冲政策则堪称“精准”。在11月28日油价下调窗口期,财政部的成品油消费税增加幅度也与发改委计划中的成品油价下调幅度一致。
“行政体系内部的税制调整,看似简单易行,决策高效,但也因此带来税制不够稳定的弊端。这样的问题,只能靠加快立法进程,将已有的各种税收‘条例’甚至是‘暂行条例’,上升为更难以随意改变的法律,才有望从根本上加以解决。”杨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