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发改委官网回应质疑:我国7%的经济增速是可信的

2015-09-23 11:00:19

来源:腾讯财经

   腾讯财经综合报道上半年7%经济增速数据发布后,由于超出了部分国际机构和一些专家的预测,由此引发了对我国统计数据真实性的习惯性怀疑。发改委官网今日发文指出,我国7%的经济增速是可信的,这些怀疑大多没有基于严谨扎实的研究,更多是基于片面的论据来质疑全局。但经过深入分析可知,我国的经济增速既符合普遍预期,也具有基本面支撑。

 
  发改委给出了六方面理由:
 
  一、对中国统计数据质疑由来已久但常被证伪。
 
  二、7%的增速符合普遍预期。
 
  三、认为GDP平减指数被低估导致经济增速高估存在逻辑混乱。
 
  四、经济转型期实物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发生重大调整。
 
  五、通过简单问卷调查就得出结论太过武断。
 
  六、7%的经济增长速度具有基本面支撑。
 
  附:发改委文章全文
 
  我国7%的经济增速是可信的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所刘雪燕肖潇杜秦川
 
  上半年7%经济增速数据发布后,由于超出了部分国际机构和一些专家的预测,由此引发了对我国统计数据真实性的习惯性怀疑。这些怀疑大多没有基于严谨扎实的研究,更多是基于片面的论据来质疑全局:第一类是认为我国GDP平减指数被低估,从而导致实际经济增速被高估;第二类是从实物量增速较低推断经济增速应较低;第三类是通过调查问卷得到所谓真实的增长数据。但经过深入分析可知,我国的经济增速既符合普遍预期,也具有基本面支撑。
 
  一、对中国统计数据质疑由来已久但常被证伪
 
  对于中国统计数据的质疑,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没有停过,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增速相对较低的时候,质疑声音会相对更大。但大多数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质疑,在事后都被证明是错的,有时候还错得非常离谱。为了回应这种质疑,我国统计部门多次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经济数据全面普查,结果表明经济普查增长数据基本与核算数据一致。
 
  二、7%的增速符合普遍预期
 
  在上半年经济数据发布之前,国内和国际多家研究机构均预测经济增速在7%左右。国内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等机构以及多家高校均预测经济增速在6.9%-7.1%之间。国际研究机构,如世界银行对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速的估计数据为7.1%,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预测数据为7%,皆与实际发布数据相符。
 
  三、认为GDP平减指数被低估导致经济增速高估存在逻辑混乱
 
  最近有研究认为,中国GDP平减指数没有扣除进口价格下降的影响,导致中国GDP增速被高估1-2个百分点,这存在逻辑混乱。一是进口价格下降对中国不变价GDP增长核算影响有限。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服务业使用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投入非常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对其影响甚微。在整体工业的中间品投入中,进口品比重不足10%,且大宗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趋同,因此不变价工业增加值核算受到进口价格的影响也有限。二是不变价GDP增速与GDP平减指数无关。根据主要经济体核算制度,GDP平减指数不是类似于CPI的调查统计数据,而是先核算得到现价GDP和不变价GDP,然后根据二者计算得到的。也就是说,现价GDP和不变价GDP的核算数据决定了GDP平减指数,而不变价GDP核算与GDP平减指数无关。因此,“GDP平减指数低估导致GDP实际增速提高”的说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四、经济转型期实物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发生重大调整
 
  有的国际研究机构是从用电量、运输量等实物指数的增长速度推断得出中国经济增速应远低于7%。但是近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实物指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随之改变。一是服务业比重大幅上升。2015年上半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9.5%,较2007年提高了6.6个百分点,而服务业每单位增加值耗电量仅相当于工业的15%,且其物质原材料投入和实物产出的规模都远远少于第二产业,运输需求也大大降低。服务业比重的大幅上升必将改变用电量、运输量等实物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关系。二是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大幅提高,而这些行业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等特征。这种结构调整必然导致单位GDP能耗的持续下降,直接会降低用电需求与货运需求增速,这也会改变用电量、运输量等实物指标与经济增长的弹性关系。另外,从历史数据也可看出,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速之间的相关系数存在一定波动范围,在经济上升和下降期也存在较大差别。因此,仅仅根据用电量、运输量等几个实物量指标与经济增速的弹性关系就得出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整体高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五、通过简单问卷调查就得出结论太过武断
 
  还有媒体、机构仅仅通过调查问卷,就认为所谓的真实经济增长速度低于7%,未免太过武断。从统计学角度讲,问卷调查得到结论本身就容易受到样本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专业知识、主观倾向等方面的限制而可能无法真正客观反映现实情况,因此得到的结论往往出现以点带面问题,无法真正得出与事实一致的结论。以部分全球投资者、分析师和交易商为调查对象,这些国外个体对于中国经济的判断限于其从事的领域而可能得出片面的结论,比如部分分析师认为,外部需求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对中国商品需求减少必然导致中国经济增速的大幅回落,这明显忽略了中国庞大的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和潜力仍然很大。
 
  六、7%的经济增长速度具有基本面支撑
 
  一是供给面回稳。上半年,占GDP比重近90%的工业和服务业实现止跌回稳,工业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服务业增速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供给面回稳提高必然推动总体经济止跌回稳。二是需求面基本稳定。上半年实际消费增长保持稳定,投资和出口也在二季度出现了回稳迹象。三是部分区域增长提速。占全国GDP比重大、转型早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上半年经济增长快于全国水平,GDP排名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的经济增速二季度快于一季度。四是民生数据表现亮丽。首先,就业增长良好。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8%,1-8月份完成全年目标95.2%。其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比经济增速高0.6个百分点。
 
  来源:政策研究室子站

  • 相关阅读
  • 知情人士:中信证券涉嫌利用救市措施牟利

      腾讯财经讯彭博社援引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中国官方的初步调查显示,有证据表明,中信证券涉嫌存在内幕交易行为。   中信证券涉嫌存在利用事先获悉的政府救市措施为自身牟利的行为,还涉嫌引导救市资金为其牟...

    时间:09-23
  • 高盛CEO被诊患淋巴瘤 发公开信称“正常工作”

      腾讯财经讯据BI报道,当地时间22日,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CEO)劳尔德·贝兰克梵(LloydBlankfein)宣布,他已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瘤——癌症的一种。   在高盛官网发布的声明中,贝兰克梵透露,所患...

    时间:09-23
  • 商务部与盖茨基金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财新网】(驻华盛顿记者张远岸)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中国商务部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Bill&MelindaGatesFoundation)9月22日在美国西雅图签署了《关于发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携手进一步...

    时间:09-23
  • 9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7 创2009年3月来最低

      财新智库首席经济学家何帆表示,制造业处于结构转型关键时期;财政政策已经加码,应耐心等待稳增长政策发挥作用   【财新网】(记者李雨谦)9月23日公布的9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录得数据...

    时间:09-23
  • 生态文明改革方案出台 或组建管理自然资源的国资委

      根据《总体方案》,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的健全,将按照所有者和监管者分开和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整合分散的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组建对全民所有的各类自然资源统一行使所有权的机构...

    时间:09-23
  • 债市奇葩:无基本面支撑公司债竟享受国家信用

      6月中旬股灾来临之时,市场或许没有料到,“资产荒”来得这么快。   近期,类固收信托理财产品“一票难求”,甚至出现摇号购买的情景。收益率迅速降低,部分信托理财产品收益率低至6%。 ...

    时间:09-23
  • 大众否认CEO文德恩将因排放造假丑闻终结连任

      腾讯财经讯(李宁)大众汽车在周五即将召开的监事会成员会议上,本是宣布大众汽车CEO文德恩的连任,或因大众汽车在美的排放造假丑闻而终结。   大众汽车CEO文德恩针对美国排放作弊行为进行道歉,并承诺完全配...

    时间:09-23
  • 大众作弊丑闻涉及1100万辆车 股价两天暴跌35%

      北京时间9月23日凌晨消息,据外媒报道,有汽车行业内部的消息人士称,预计大众汽车将因排放作弊丑闻而在全球范围内召回约1100万辆汽车。   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爱尔兰市场上占据着领导地位,其大众高尔夫(V...

    时间:09-23
  • 9位美国官员如何看习近平访美:合作大于分歧

      9月22日起至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于26日至28日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习近平此次将到访美国西雅图和华盛顿。在西雅图,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晚宴...

    时间:09-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