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财经要闻

中国服务贸易提速,“看不见”的出海通道通往全球

2025-09-14 17:17:09

来源:三里河

  中国正在加速搭建一条新的出海通道。

  它不是传统观念里由钢筋水泥造就的道路,而是由数据流、知识流和服务流交织而成,通往全球,也连接着未来。

  在北京,一座曾经的炼铁高炉,经改造与设计,变为现代化的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的永久会址,一座面向世界的开放会客厅。

  创意和技术在此交汇碰撞,新通道以不同形态展开。

2025年9月14日,北京首钢园,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1号馆主题展。

  在中国旅游购物后,外国游客轻点手机屏幕,几分钟就能完成离境退税。在“即买即退”等政策支持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过去复杂繁琐的流程被压缩为秒级体验。

  希望“出海”的中国商家,可以借助服务平台与AI技术支持,一站式布局全球业务。这不仅能让中国商品“货通天下”,也将中国技术、品牌和文化一并带出国门。

  过去看世界需要跋山涉水;如今戴上互动设备,不仅眼前有景,耳边有声,甚至还能闻见所到之处的独特气味。

  这些看似关联不大的变化,共同勾勒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新气象。

  “中国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得益于对外开放政策。”全球服务贸易联盟专家邢厚媛告诉三里河,加入世贸组织开启了中国服务贸易的新纪元,中国的入世承诺中很大一部分涉及服务贸易,这就带来了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2025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是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服贸会现场,开放带来的变化比比皆是。

  产品供给愈发丰富。

  中国不断拓展服务贸易的边界,从健康医疗到绿色能源,再到文旅新形态,为世界提供了更多中国方案。

  在服贸会医疗健康展区,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关节置换手术模拟软件,可以根据患者术前CT数据实现高效制定手术方案。这一产品在中国获批上市后,还相继获得美国FDA、欧盟CE认证,拿到了进入广大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科技含量持续上升。

  邢厚媛表示,开放引入了技术交流,专利等服务领域的进口,赋能了传统产业发展。

  “中国2006年启动了‘千百十工程’促进服务外包,从数据加工、软件测试等业务开始,逐渐培育自己的主体,推动数字化产业发展,为日后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打下基础。”她说。

  服贸会上,数智化供应链平台覆盖各行业仓配一体场景,极大提升物流时效;海外游戏接入AI本地化翻译,准确率高且节约成本;量子技术等高端科技成果,深刻重塑服务模式。这显示出技术让开放更高效,也让中国的服务产品更有价值。

  开放还令中国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2015年以来,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多次扩围。科技、金融、电信、文化等领域持续开放,加上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免签“朋友圈”扩大等一系列制度型举措推出,中国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服贸会等大型国际展会,架起中外企业、机构线上线下合作的畅通桥梁。

  就在今年,服贸会吸引了全球85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摩尔多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西西莉在现场告诉三里河,服贸会对许多国家,尤其是非洲、阿拉伯和拉丁美洲国家至关重要。中国在电动汽车、物流等领域走在前列,这样的展会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有利于打开新的合作空间。

  本届服贸会期间,《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倡议2025》正式发布,倡导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完善相关规则,推动各国共享开放与发展机遇。

  开放带来的,不只是经贸流动,更是共建未来的可能。在这条加速搭建的出海新通道上,世界更直接地触达中国,中国也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

  邢厚媛说:“作为国际服务贸易产业体系的一员,中国将从容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挑战,追求更高水平的开放与更深度的国际合作。”

  (“三里河”工作室)

  • 相关阅读
  • 2025年服贸会今日闭幕 三个关键词看精彩亮点

      今天是服贸会展期的最后一天,现场情况如何?有哪些重要日程安排?另外今年服贸会有哪些新亮点和新变化?  今天是服贸会的最后一天,但现场人气依然不减。截至9月14日中午12时,今年服贸会已累计入场超25万人。  今天的...

    时间:09-14
  • 以设备更新为支点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自去年“两新”工作启动以来,大规模设备更新持续落地见效。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设备更新的投资补助资金已支持约8400个项目,带动总投资超1万亿元。  大规模设备更新带来了什么?一是直...

    时间:09-14
  • 杨伟民:“十五五”时期中国总需求增量将更多从扩大居民消费中产生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记者 庞无忌 刘文文)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14日在北京表示,据测算,“十五五”时期,中国总需求增量或达3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这些总需求增量将更多从扩大居民消费中产生。 ...

    时间:09-14
  • 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从江苏出海交付

      中新社南京9月14日电 (孙岩 朱晓颖)在南通海事局保障下,14日,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最大吨位、最大储气量的新型海上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NGUYA FLNG轮从江苏南通沿海出港交付,将赴海外投入运营。9月14日,NGUYA FLNG轮从...

    时间:09-14
  • 聚焦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 专家:重塑未来城市空间形态

      中新网北京9月14日电 (吴约)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论坛“全球变化下的智慧城市与太空基础设施建设”13日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在论坛上围绕智慧城市与太空探索深度融合展开讨论。  北京大学校务委员...

    时间:09-14
  •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举行

      中新网南京9月14日电 (记者 唐娟 徐珊珊)12日至14日,主题为“新动力·新能源·新常州”的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简称“能博会”)在江苏常州举行。开幕式上,33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超337亿元,涵盖人才、科创、产...

    时间:09-14
  • 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刷新进度条 “硬核”实力彰显中国力量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各地一批“十四五”重点工程稳步推进。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十四五”时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网络融合发展。目前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31条,运营...

    时间:09-14
  • 1至8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

      记者今天(14日)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年1至8月,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41亿元,同比增长5.6%,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今年1至8月,新建重庆至厦门高速铁路重庆东至黔江段、重庆东站、郑州至开封城际铁路宋城路站...

    时间:09-14
  • (走进中国乡村)科技赋能盐碱地 吉林探索“时差农业”新模式

      中新社吉林白城9月14日电 (记者 郭佳)白露时节,是吉林白城镇赉茭白的收获季。随着气温降至25摄氏度以下,这种特色水生蔬菜集中结茭,抢先进入市场。相比中国南方尚未采收的茭白,地处东北松嫩平原和科尔沁草原交融汇聚...

    时间:09-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