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郑州10月13日电 (王宇)中国(河南)—东盟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会暨“一对一”精准对接洽谈会13日在河南郑州举行,东盟多国商务专员和中方企业代表,现场就各自投资优势进行推介。
目前,东盟已成为河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河南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达153亿美元,其中农产品贸易占据重要地位。
10月13日,中国(河南)—东盟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投资合作会暨“一对一”精准对接洽谈会在河南郑州举行。 王宇 摄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表示,东盟与河南依托跨境电商平台,双向贸易已实现数字化衔接,在粮食种植、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合作互补优势显著,正快速向高附加值领域拓展,未来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柬埔寨中国商会副会长李晓斌告诉记者,当前,柬埔寨对中国温带农产品需求强劲,可充分发挥郑州“空中丝绸之路”优势,通过优化跨境冷链物流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双方合作可从单一农产品贸易向联合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训等多元化领域深化,提升合作层次与水平。
2024年8月,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的马来西亚鲜食榴莲首航落地河南,从果园采摘到中原大地仅需36个小时。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长蔡志权表示,除了榴莲,马来西亚的凤梨、山竹、椰子等优质水果均已进入河南市场。希望河南的优质蔬菜也能尽快进入马来西亚人的餐桌,双方能在农产品供应链整合、品牌拓展、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郑州陈氏阳光果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梅告诉记者,为全面升级与东盟的合作层级,该公司正在柬埔寨参与建设“万亩榴莲种植示范基地”,输出中国种植与管理标准,推动产地标准化。此外,企业还计划在泰国、越南等国投资兴建自动化分拣包装厂和深加工基地。
当天,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副研究员刘芳菲建议,中国企业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谋划好区域内产业链价值链布局,促进优质农机、农技走出去,提升中国在全球农业服务贸易领域的影响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