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温总理提防止政策叠加负面影响 八位专家细解

2010-05-27 21:09:38

来源:经济观察网

  主持人/本报记者 侯捷宁 采访/本报记者 傅苏颖 夏青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天津考察时表示,当前国民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但国内外形势仍然极其复杂,宏观调控面临两难问题,应防止多项政策叠加的负面影响。

  由于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外围环境出现新的变化,宏观调控面临诸多的“两难”处境。在如此背景下,温家宝总理有关“防止多项政策叠加负面影响”的表态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和热议。

  我们该如何准确理解温总理讲话的内涵?总理提到的“两难问题”主要是指什么问题?哪些政策叠加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最近,已有专家做出紧缩政策可能暂时放缓的揣测,是否真的如此?资本市场将由此受到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8位专家,请他们一一解答。

  嘉 宾

  刘煜辉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王 庆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汪 涛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左小蕾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连 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郝大明 银河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

  魏凤春 中信建投首席宏观分析师

  调控政策已经历了一个“密集期”

  再出台政策尤需谨慎

  国家已有调整货币政策,也通过很多政策去调整经济增长。温总理是提醒在使用政策上要更加的谨慎,再多加一些政策可能对经济不会产生极其正面的效果,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但也不能因为怕政策叠加,就不出台政策。

  各种政策出台后,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所以政策叠加也是多个方面的。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政策叠加影响较大,影响范围较广。

  主持人: 最近,温总理针对宏观调控的新情况,提出要防止多项政策叠加产生的负面影响。那么,请问各位,哪几项政策叠加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该如何理解总理所担心的负面影响?

  刘煜辉:宏观调控的多目标必然会产生矛盾。一方面,要防止通胀;一方面,又要保持经济增长,其中关键在于平衡能力。我理解,中国经济复苏的势头不能持续,这是总理提出注意政策叠加负面影响的根本。就是担心去年花大力气才拉起的经济,真如市场所猜想的那样出现“二次探底”。

  魏凤春:政策的叠加效应主要体现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国际上,由于欧元区债务危机而导致欧元贬值,进而影响人民币币值不断攀升。据初步统计,今年到目前为止,人民币对欧元已经升值15%之多。同时,中国的出口将会受到影响。

  而就中国内部而言,需要打压泡沫,有些措施正在实施。同时,对整个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有所担心。如果“二次探底”不幸成为现实,中国经济很难有能力再像当年那样被刺激起来。这主要体现在国家的财政压力较大,使得调控力度不够,而造成经济严重下滑。

  王庆:多项政策叠加,从方向上来看,都是同一方向。例如,信贷控制,新开工项目的控制,挤压房地产泡沫,还有就是市场上关注不多但影响也比较大的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会导致有些企业关闭,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上也会表现出来。

  这些政策加在一起,加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特别加以关注。

  左小蕾:中国近期通过数量型工具回收市场的流动性,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三年期票据。其实,中国的通胀率不高,才达到2.8%。经济体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胀,换句话说,通胀伴随着CPI的上涨,经济的发展有可承受的通胀水平。

  市场上普遍将实际利率为负数作为央行可能加息的一个原因,却未曾想过真正加息,经济很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同时,国家已有调整货币政策,也通过很多政策去调整经济增长。因此,温总理是提醒在使用政策上要更加的谨慎,再多加一些政策可能对经济不会产生极其正面的效果,所以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郭田勇: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央行一再提高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现在有学者提出要加息,也有学者主张人民币升值,更有人表示升值的同时加息。这些措施肯定有帮助,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大大提升,对经济未来的增长将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对于房地产来说,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加上货币政策,还有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导致信贷规模将大大下降。可能对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不利,对经济增长也会造成一些不利情况。但也不能因为怕政策叠加,就不出台政策,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提高,该加息不加,这样最后会造成一个大的资产泡沫出现。

  连平:作为高层管理者,考虑的肯定是政策对整个宏观经济的效应。因为各种政策出台后,对经济的影响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所以政策叠加也是多个方面的。其中,房地产行业受到的政策叠加影响较大,影响范围较广。房地产政策出台以后对投资消费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房价受到影响,就会影响下一步的投资,成交量下降就会影响到消费。

  郝大明:房地产行业是政策叠加最多,影响也最大的。行业政策包括行政的、货币的、财政的、法律等多方面。行政政策包括地方政府负总责,限购;货币方面的包括首付提高等;财政的包括营业税二改五,契税等;法律方面的包括打击捂盘惜售等。行业叠加方面,房地产调控压缩相关产业需求,治理产能过剩,节能减排,都在压缩这些产业的发展。

  保增长与控通胀是最大的“两难”

  经济增速可能减缓但不会“二次探底”

  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下行,通胀上行。抑制通胀,必然影响经济增长;保增长,必然刺激通胀。其次还有其他不少两难,代表性的是房价、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产能过剩治理与经济增长等

  主持人: 温总理在讲话中提到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着两难问题,请各位专家谈谈,“两难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煜辉: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是,宏观经济要保持在一个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同时却面临着资产价格上升、泡沫出现等负面效应,可能导致通胀压力的不断增强。

  魏凤春:一方面,针对资产泡沫被不断“吹大”,政府采取措施给予抑制。但同时,政府又担心调控过度导致房地产等投资的下降。那么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放缓,进而对就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左小蕾:“两难问题”主要体现在,国家一方面又要“保增长”,一方面又要“防通胀”。“保增长”意味着国家需要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防通胀”则表示需要回收市场部分流动性,同时,国家对过剩产能的控制,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又相应的减少投资。

  郭田勇:遏制通货膨胀、资产泡沫与保持经济增长之间的两难。

  连平:控制物价上涨、资产泡沫与保持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从5月11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可以看出,当前经济遇到了国际国内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是不意味着“二次探底”。

  现在的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增速回落的要比预期快。目前的情况看来,经济“偏热”的可能性降低了,加息的可能性随之降低。

  郝大明: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增长下行,通胀上行。抑制通胀,必然影响经济增长;保增长,必然刺激通胀。其次还有其他不少两难,代表性的是房价、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节能减排与经济增长,产能过剩治理与经济增长等。

  王庆:宏观调控三大方向性看点

  • 相关阅读
  • 一温州炒房客上海抛售10套迪士尼概念房

      调控新政击中炒房者心理底线  叶国靖 吕文瑾  去年11月上海迪士尼项目获准投建的消息,曾炒热选址地周边楼盘,但这只神奇的“米老鼠”没能拯救今天的楼...

    时间:05-27
  • 国土部拟出新规 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记者 于祥明  徐绍史:积极参与房地产调控,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地,清查房企闲置用地  5月24日,记者获悉,国土部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家和省...

    时间:05-27
  • 北京4宗地块昨集体流拍 开发商拿地回归理性

      楼市新政后,北京土地拍卖溢价率巨降109%  ⊙记者 于祥明  开发商拿地越来越理性而且挑剔。  5月24日,根据北京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数据显示,因无人报价...

    时间:05-27
  • 消息称上海6月将试点房产税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席斯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上海将在6月份推出房产税新政,届时出台的是一个原则性的政策,具体实施可能还要推后。  此前,本网曾报道决策...

    时间:05-27
  • 周小川表示中国货币政策重点考虑国内因素

      据新华社电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4日表示,在制定中国货币政策时,国内因素的影响大于国际因素。  周小川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经济对话的...

    时间:05-27
  • 中国13省市查出热钱73亿美元 部分流入房地产

      新浪财经讯 5月25日下午消息,外汇管理局周二称,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及外汇收支总体上是合法合规的,尚未有境外“热钱”有组织、大规模流入境内,但发现“热钱...

    时间:05-27
  • 国务院:长三角将建世界级城市群

      国务院批准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  本报讯 (记者 孟为) 记者昨天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到2015年,长三角...

    时间:05-27
  • 全国清查出逾61万亩土地未报即用

      据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记者王立彬)国土资源部、监察部24日通报了清查出来的逾61万亩的“未报即用”违法用地,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大整改查处力度,坚决遏制违...

    时间:05-27
  • 税务总局称车船税改革传言近日将予回应

      本报讯 (记者 王刘芳) 近日有传言称酝酿多时的车船税改革已形成草案,将从以往的“一刀切”改为按排量征收,4.0升以上的大排量汽车税额可达1万元以上。昨天...

    时间:05-2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