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结束 中小微企业再迎新机遇

2024-10-11 20:09:0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寇佳丽

经过多轮谈判,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下简称“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终于迎来重大成果。10月10日,商务部于官网发布了《中国—东盟关于实质性结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的联合声明》(以下简称《联合声明》)。

《联合声明》指出,“2024年10月10日,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在老挝万象出席第27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期间,宣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谈判实质性结束”。

《联合声明》强调,“升级版自贸区旨在利用数字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持续支持,以打造更强有力和更具韧性的供应链,保持贸易和投资市场开放,促进长期增长”。

业内认为,从《联合声明》的表态看,中国和东盟两地的中小微企业将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谈判的实质性结束,意味着自贸区将迎来更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更高的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更加良好的数字化转型条件以及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后,中国和东盟的政策层面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或涉及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融资便利等,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有韧性的供应链意味着,在面对环境变化、冲击时,仍能保持稳定正常运行并具备实现整体目标的能力。中小微企业恰恰在供应链中扮演着连接上下游企业的关键角色。它们灵活多变,可较快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为区域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自贸区对更具韧性的供应链的追求,将带动越来越多中小微企业深度参与区域市场建设。

孕育新机遇的具体领域或行业,也将“不拘一格”。商务部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3.0版升级涵盖9个领域,既包含中国—东盟自贸协定现有领域,也包括双方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新兴领域,具体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机遇可能来自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或者投资领域等。“贸易便利化举措、标准和规制领域的互融互通等,有望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东盟在传统产业领域的经贸合作,带来贸易投资存量的稳定增长。新兴产业的互利合作是3.0版升级谈判的重点内容,这意味着今后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将在新兴产业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数字经济。”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最初签署于2002年,是中国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过去20多年来,自贸区为双方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与机遇,而中小微企业也为自贸区的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今,自贸区即将完成又一轮更新换代,我国中小微企业又该如何赶上国际市场中区域合作前进的步伐?吕越认为,积极了解两地市场最新动向、跟随政策指引探索新兴产业领域的商业机遇,对企业来说很重要。建议我国中小微企业借助各类展会、贸易对接平台,在自贸区市场中精准定位,主动参与区域供应链的构建和优化。

“当前,东盟国家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我国已掌握先进技术、已积累一定经验的中小微企业,可赴东盟市场在移动支付、物流仓储的数字化领域等进行探索。”宋思源表示。

  • 相关阅读
  • 近年来力度最大 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表示,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化债压力,除每年继续...

    时间:10-12
  • 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

    原标题: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降低本报北京10月11日讯(记者银晟)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持续修订出台经营者集中新申报标准、开展试点委托中期评估、优化简易...

    时间:10-12
  • 从资本市场看宏观|资本市场有力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高瑞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资本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

    时间:10-12
  • 从资本市场看宏观|谋新而重质 资本市场赋能新质生产力

    长江证券机构客户部总经理、研究所联席总经理 邬博华一、向新而行,资本市场锚定新质生产力,全面服务高质量发展引擎。面向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大有可为,通过制度机制解决包容创新问...

    时间:10-12
  • 从资本市场看宏观|向新向实促发展 扎根科创启新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下,我国资本市场深入研究完善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再融资、创业投资等制度安排,积极引导资源要素加速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集聚,强化...

    时间:10-12
  • 国办转发,期货市场迎来重磅文件

    本报记者 吴晓璐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9年,形成中国特色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总体框...

    时间:10-11
  • 美国9月份CPI涨幅略超预期 影响美联储降息进程吗?

    本报记者 韩昱据新华财经消息,北京时间10月10日晚,美国劳工部发布了美国最新一期的通胀数据。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4%,较8月份(2.5%)放缓,是2021年2月份以来最小同比涨...

    时间:10-11
  • 报告:消费电子市场加速回升 智能元素驱动新品类增长

    人民网北京10月11日电 (焦磊)近期,在折叠屏、AI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消费电子终端新品加速探索落地,叠加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有力支持,消费电子产业显著回暖。由NIQ-GfK联合中国电子商会共同发布的《2024-2025中国...

    时间:10-11
  • 公共数据资源开发迎来新机遇

    本报记者 郭冀川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为我国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不仅深刻揭示了公共...

    时间:10-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