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戚聿东认为:“如果在反应供求矛盾、资源稀缺、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偏好的背景下,利润率高就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厂家来说,涨价一定要慎重。厚利限销与薄利多销作为2种手段,哪种更能追求利润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
产能控制或涉嫌垄断 负面影响恐开始显现
随着白酒涨价越演越烈,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京华时报》7月28日报道称,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曾提出:“今后我国的白酒年产能增长要控制在10%以内。”
戚聿东则表示:这种做法可能涉嫌垄断。他说:“如果是酒业协会,那我们可以说这是卡特尔行为,或者说反垄断法里面提到的一致行动,这是非法的,反垄断法要干预的。“
他认为:“如果说限制产量来保价格是单一厂家的行为,这问题不大,因为最终受损的是厂家。但如果是多个厂家联合行动,或者说协会指导、引导、倡导,那它就要接受反垄断法的约束。对价格的垄断协议、对通过协会或者是厂家做出来的非常默契的联合串通,反垄断法是一定要干预的。”
同时,高价缺货促生的一种“新品”——A货茅台开始崭露头角。A货茅台因其仿真程度较高,并与真品的“无限接近”,所以又被称为“高仿茅台”。据中国广播网报道称,这种“茅台”仿真度极高,不仅在口感上接近真品,而且外包装也能以假乱真,最好的仿真度能够达到98%以上。
对于这种现象,戚聿东认为;“打假是必须贯彻的,不管是什么原因,仿冒的都是违法的。但从客观现象上来讲,仿冒的对象都是厚利产业、厚利品牌。高仿后市场鱼龙混杂,以假乱真,优品斗不过次品,厂家从理性上来讲,也应该进行反思。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自己打假了,这个打假的成品是非常高的。虽然不是企业自身的错,但是也应该反思一下。”
目前,由于企业控货、涨价,这种非正规渠道的白酒正逐步流入国内市场。现在看来,如果不能引起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恐怕未来消费者不仅要为高额的产品售价付费,可能也要为假酒带来的健康问题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