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天津南开区迎水道支行客户经理李连喜说,银行理财产品起息日之前的募集期只算活期利息,到期日与到账日之间的清算期一般不计利息,许多看起来收益很高的理财产品,一掐头一去尾,把银行廉价占用资金的时间平摊下来,其实收益率并不高。
记者简单测算,一款60天年化收益率为6%的银行理财产品,若客户提前5天购买,清算期1天,则平摊下来实际的年化收益只有不到5.5%。
百姓理财需“细算”
对于银行理财市场出现的各种“纠纷”,专家认为,一方面银行需要有所反思,另一方面,客户也应提高自身的理财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作为企业、独立的市场主体,银行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对手续费进行适当调整本无可厚非,但在调整之前应尽到足够的告知义务,及时通过公告等形式告知客户。
李德峰认为,银行有义务详细披露理财资金的投向、收益情况以及各项收费的明细,而不应把理财收费做成“糊涂账”,更不应通过“隐形收费”,实现“赚了归银行、赔了归客户”的目的。那些通过延长募集期等形式“伪造”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终究会被客户发觉,被市场竞争淘汰。
中国银行高级研究员谭雅玲认为,广大理财投资者应增加金融知识,在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面前,把账算明白,使理财更加专业、理性。(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