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大气梯度监测站建在200多米高的电视塔上,环保工作人员每天定时检查设备、观察各种空气质量数据。胡铁湘 摄 J125
作为河北省省会的石家庄市,曾被不少人称为“华北雾霾中心”。2013年全年石家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有43天,四级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数238天,全年主城区PM2.5平均浓度比北京高出70%以上。
石家庄因此启动了史上最严的治污措施:燃煤电厂不惜每小时少发40万度电进行脱硫设施改造,更换渣土车为封闭车型,在建筑工地进行冲洗抑尘。为了揪出污染大气的“祸首”,石家庄市环保局还开展了污染物的源解析。记者了解到,源解析已有初步结论:石家庄PM2.5的最大“祸首”是煤烟尘,PM10中则是扬尘比例最高。
机动车污染只占15%
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地将于今年6月底前公布PM2.5的源解析结果。前天下午,北京率先发布,机动车尾气不出意外,成为北京大气污染的最大“祸源”。
而在石家庄,结果大有不同。石家庄市环保局副局长牛新国介绍,石家庄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目前已经有了初步结论:石家庄的细颗粒物PM2.5中,煤烟尘是第一位;大颗粒物PM10中,比例最高的是扬尘;从全年平均值来看,全年PM10中扬尘所占比例高达35%,PM2.5中扬尘所占比例为20%。与北京机动车污染占“大头”不同,石家庄的机动车对大气污染的贡献比例只有约15%。
牛新国说,石家庄会认真分析本地的大气污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包括削减燃煤、对工业生产进行燃煤脱硫升级改造、加大对施工工地的扬尘控制力度等。
6万个数据支撑源解析
4月8日下午,记者登上了280米高的石家庄电视塔,探访建在这里的国内首个由环保监测部门设立的“大气梯度监测站”。
位于市区世纪公园内的电视塔正好处在城市的主风道上,监测站在电视塔的20米、86米、116米、200米四个梯度分别设立了监测平台,实时自动监测。
市环境监测中心管理室主任王建国说,一般的监测站只能测近地面3米至15米高度的空气污染物,而梯度监测站却可以捕捉更大范围不同高度的污染物分布状况,研究城市污染物的垂直分布规律,了解污染扩散情况,为京津冀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0米监测平台上的4台专门仪器还能进行挥发性有机物、能见度、激光雷达、粒径分布等灰霾监测。
环境监测中心副站长李冬告诉记者,为做好大气污染源解析,这里从去年春节起已进行了1年多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已采集了6万多个数据样本”。李冬希望通过这次源解析工作购置设备、培养人员,把源解析变成今后的日常工作,“就和平时开展的常规监测一样,不断指导市民的日常生活和政府部门的环保减排工作。”
治污
建立全国最严工地扬尘管理标准
在扬尘控制方面记者了解到,去年石家庄修订完善了工程施工现场扬尘管理标准,该标准不仅在石家庄史上最严,在全国也是最高标准之一。今年,石家庄要对渣土车进行新一轮的升级,全部更换为新型的封闭式车辆。
石家庄环保部门表示,今年该市将淘汰全部黄标车,对外地转入河北省的机动车2013年未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2014年未达到“国五”排放标准的,一律不予受理。
每小时少发40万度电来脱硫改造
记者了解到,煤炭在石家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石家庄每年耗煤约6000万吨,是北京耗煤量的3倍以上。
华电石家庄热电有限公司是国内单一热源供热量最大的热电企业之一,目前采购低硫煤炭约80万吨,低硫煤炭已占所用煤炭的50%以上。这家热电厂正在进行烟气综合治理,脱硫、脱硝、除尘一体化升级改造。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文凯告诉记者,为配合改造升级,公司的21号、22号机组已经停止运行,这两台机组每小时就能发电40万度,经济损失很大,“但相比大气污染治理后的长远效益,公司愿意承受。”
本报记者 张航 J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