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葛兰素史克在华涉嫌商业贿赂案刚刚结束侦查,罗氏又卷入了调查风波。昨日,罗氏承认,确有当地政府部门“到访”其杭州办事处。由此,外界认为,中国对于医药领域的“治理行动”不仅没有结束,反而可能波及更多企业。
罗氏在给北京商报记者发来的声明中称:“我们获悉杭州当地政府部门在5 月21日到访了罗氏杭州办事处,具体细节尚不明确。我们将全力配合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但对于微博中提到“其北京办事处也一并被查”一事,罗氏负责人回应:“没有接到相关信息。”
罗氏被查一事于5月21日被传出,当天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出消息称,“罗氏杭州办被查,十几个工商的人带了十几个记者,把办事处的门都封了,不让员工走,北京办事处也同时被查”。
罗氏制药始创于1896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在体外诊断领域、抗肿瘤药品和移植药品等领域具有绝对的市场份额。所以,此次罗氏被查引发业界极大关注。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除罗氏外,昨日,包括拜耳、武田等多家跨国制药公司都被曝遭调查。对此,武田公司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据武田中国所知,武田没有收到任何中国政府部门发出的要求调查公司中国区业务的通知”。而拜耳公司一直没有正面回应。
业内普遍认为,去年葛兰素史克涉嫌商业贿赂在华被调查事件,反映出中国政府下决心对药企进行治理。几天前,侦查机关介绍, 葛兰素史克在华的违规行为包括,该公司在中国销售的药品大多冠以海外原研药名义,在药品进口前通过转移定价的方式增高药品报关价格,将一部分巨额利润预提至境外。药品进口后,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按照口岸价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单独定价,发改委依据申报资料,以口岸价为基数批准该公司在国内销售的药品价格。最终,通过一系列子公司间的倒手以及虚报价格等把戏,葛兰素史克的药品在中国的售价远高于在其他国家的价格,最高达到其他国家的7倍。
“应该说,葛兰素史克公司采用的转移定价以及虚报价格等方式并非该公司特有,其他跨国药企也不排除采用这种方式抬高药价,所以接下来更多跨国药企被查并不令人意外。”昨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曾在跨国药企做医药代表的冯丹(化名)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其实医药代表通过给医生处方费等方式卖药可以算是一种行规,别家企业给处方费、购物卡,你就要给得更多,只有这样才能让医生在相似疗效的药品中给病人开你的药”。
一位医药分析师指出,目前,中国三甲医院使用的药品近五成为外资品牌,很多进口药原料都是中国制造、中国生产、中国包装,其价格却高出中国同类药的4-5倍。而暴利也进一步让外资企业有实力组织更庞大的销售团队与医生拉近关系。虽然葛兰素史克在华贿赂链被曝光让不少药企有所收敛,但带金销售模式已经存在多年,其中可谓盘根错节,要想改变这种行业潜规则,还需要继续扩大调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