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18日讯 记者崔文苑 曾金华报道:审计署今天发布了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结果表明,3家金融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违规发放贷款、公款私存、风险控制薄弱等问题。
“针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金融形势,我们强化了审计监督力度,有效揭示了国有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风险隐患,及时提出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审计建议,促进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审计署金融审计司主要负责人说,2013年,审计署组织200多名审计人员,对上述3家大型金融企业总部及其所属的23家分支机构和直属企业进行了审计。
据了解,此次审计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3家金融企业的一些所属分支机构违规发放贷款等违规经营问题仍较突出,主要是向手续不全或资本金不足的项目发放贷款、违反规定程序向企业发放贷款、违规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及开立信用证业务等,以及违规化解不良贷款、超范围吸收存款及违规动用企业缴存的准备金。又比如,金融企业部分业务经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部分境外投资尽职调查或后续管理不到位。再比如,部分存在会计核算不实、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虚列支出、公款私存、多计支出、少计收入、违规列支职工福利性支出及使用虚假发票报销费用等。
这3家企业高度重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部署整改工作。截至今年5月底,审计指出的具体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3家企业共制定、修订工作流程及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216项,并通过严格问责,严肃处理了有关责任人。
该负责人建议,金融企业首先应继续优化信贷投向结构,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继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产品流程,提高境外投资能力,加强项目投后管理和风险控制。同时,应严格执行独立审贷制度,严密监控贷款资金流向及用途,不断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