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班一般有三种方式
对于自己退休后的安排,郭台铭近期对媒体明确表示,儿子郭守正,以及侄儿侄女,都不会接事业。鸿海集团将执行分权分利的方法,集团未来会走向邦联式。
去年,郭台铭长子郭守正接手鸿海子公司三创数位董事长一职,外界一度以为这是强有力的接班信号。此前,学电影专业的郭守正取得美国电影硕士学位后,回台湾创立了山水电影公司,一直远离鸿海事业群。
记者获悉,事实上联邦式的交棒模式是郭台铭早在2008年就开始酝酿的。当时郭台铭的退休设想是,退而不休,仍然续任董事长,专心在医疗和环保领域,而鸿海集团将把人事、财务、技术、开发、业务和制造等五个权力下放。在此之后,可能将鸿海按模具、电子、光电等技术领域分成几个公司,或者从与鸿海规模差不多的企业寻求CEO作为接班人。另外,也不排除鸿海内部培养的方式。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郭台铭延缓了退休计划,此番重提联邦式的模式,令外界对鸿海庞大业务体系如何分权分利更为关注。“集团大到一个程度,就会走向联邦和邦联的综合体制”,郭台铭说。
对此,广东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家族企业的接班方式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直接把财产分给子女,比如香港的李嘉诚,采用家族化管理。再者,就是把经营权力移交给职业经理人,通过上市控股,美国很多家族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最后一种,就是从内部选拔产生,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倾向于从内部选拔产生接班人。这样一来,接班人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以及人脉资源都比较了解,可以保持顺利过渡。“富士康这种家族式的企业,未来如果条件成熟,还是可以尝试现代职业经理人的模式。”
再招10万人生产iphone 6
另有消息称,郭台铭在一个股东会议上还表示,为了增强iPhone 6生产效率,公司拟增加一条机器人代工的iPhone 6生产线。他还表示,iPhone 6将成为第一部由机器人代工的智能手机。
目前,关于富士康的机器人生产线是否会减少工人的生产岗位,或是如何影响这些工人生产,备受外界关注。富士康媒体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涉及产品和客户的问题不予回应。
据悉,富士康拟采用1万个机器人组成生产线,每台机器人花费在2万—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万—15万元)。预计每台机器人可以完成30万台iPhone 6的组装工作。郭台铭表示,目前机器人正在测试阶段,暂不对其他公司出售。
目前,富士康拥有超过120万的工人,为了iphone 6的手机生产,富士康还将会扩招10万工人。这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富士康仍难以摆脱其对代工生产模式的依赖。记者了解到,富士康将近一半的收入仍来源于苹果的代工业务。
近日,现年64岁的鸿海集团董事长、富士康总裁郭台铭首次对外发布,自己很快就会退休,然后将公司交给年轻一代,但不会交由长子郭守正。鸿海集团将执行分权分利的方法,集团未来会走向“联邦式”。对此,南方日报记者7日致电富士康媒体办公室,其负责人表示,此番言论为郭台铭先生的个人言论,富士康公司不予置评。
■声音
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
代工企业转型有多种方式
陈鸿宇认为,代加工企业过度地依赖另一个公司的确会存在一定风险,但是很难评价其好坏。如果为其代加工的企业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那么多一些业务量也是有利的。比如现在苹果马上发布iphone6,利润相当可观。“当然,从风险经济学的角度,鸡蛋应该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才能降低风险。”
“如今凡是提到代加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必定提到自主品牌。当然,自主品牌是转型升级的一种,但不是只有这种方式。”陈鸿宇表示,很多人对于代工制造企业存在误区,其实代工制造业也有技术含量,也有市场竞争力。“鸿海集团现在正在做多元化的转型尝试,不可否认,自主品牌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路,但是预计短时间内不会放弃已经非常成熟的代加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