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P2P新规争议声中“待产”

P2P新规争议声中“待产”

2014-08-27 08:26:28

来源:经济参考报


  “P2P如果需要担保,一定是为了把自己不能承受的金融风险通过担保机制转移出去,那么担保机制能不能解决问题,这是核心命题。”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综合处处长蒋则沈指出,去担保化的目标是让一类金融服务机构或者准金融服务机构与它所承担的风险能够更好匹配。从技术角度讲,去担保化更有助于这个行业所从事的业务是原原本本的业务形态并回归到相应的监管领域当中,对于整个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行是有好处的。
  “无论采用什么担保模式,核心是要对冲风险。”花果金融CEO惠轶指出,“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和很多担保公司合作将风险分散出去,但随着P2P快速发展,问题出现了。以前所谓把风险分散到更多机构的做法,现在发现,风险越来越集中了。北京P2P正常运营线上平台有130多家,而正常运营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而且资质比较好的只有20家,那么相当于130多家风险都集中在20多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上,风险并没有分散,反而变得更集中。P2P是刚性兑付,在这个中间会产生巨大的流动性风险。如果发生区域性风险,担保公司的风险池就会被击穿。”
  但是在国内现有的征信状况下,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去担保”仍值得商榷。“在中国征信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小微企业财务数据、业务交易额、利润率等不能做到像国外那样的大数据分析,我们只能采取另类手段。”爱投资CRO首席风险官刘博坦言,“国内担保公司是靠控制风险吃饭的,核心就是非常详细和深入的风险控制,我们会根据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选择合适的产品,合适的中间机构匹配。平台所做的基本工作是达到撮合业务的最优形式。”
  “平台去担保化还需要更精准的定义,模糊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平台用风险金做有限保证,这算不算担保?平台委托第三方机构担保算不算平台担保?”一家国内P2P平台负责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现在平台担保的形式多种多样,严格来说全中国没有一家P2P完全无担保。基于国内目前的征信状况,当没有一个权威的征信数据存在时,投资者无法做出标准一致的风险判断。如果有人为此做了信用审核,不把一部分担保责任压到他身上,怎么保证他们的尽职尽责?所以单纯强调去担保效果不一定好。”
  而针对保险公司进入P2P担保的行列,一些业内人士也有不同看法。P2P平台银客网总裁林恩民表示,保险公司介入P2P行业,存在一个“担保+保险”的问题,而担保公司再保险势必会降低投资人收益,因为他们都是有成本的。

  选择 资金托管方式尚待讨论

  除了“去担保”之外,涉及投资人资金安全的“资金托管”方式也成为业内最为关注的话题。“资金托管必然是P2P监管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究竟该采用哪种托管方式才能够真正起到对P2P平台的监控作用,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人人贷首席运营官顾崇伦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此前明确表态,P2P行业需要托管账户、资金监管。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的P2P平台的资金托管几乎都是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这一托管方式目前看来也相对成熟。不过,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对第三方托管方式安全性的担忧。顾崇伦表示,第三方支付存在倒闭或者挪用资金的可能。目前第三方支付用户存放在该支付平台的所有资金是统一存放在以支付公司的名义开具的银行账户,因此支付公司是存在挪用可能性的,且银行无法有效甄别,这也是监管机构的担忧之处。另外,第三方支付存在转移资金的风险,由于第三方支付内部账户之间的资金转移在银行系统里并不体现,因为内部账户的资金转移并不影响第三方支付在银行账户的总金额。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