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走出当前国家粮食安全困境

走出当前国家粮食安全困境

2015-01-19 09:37: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2014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继续强调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否意味着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紧张?是否意味着用来养活国人的稻米和小麦产不足需?是否意味着主要用来喂养牲畜的玉米供给太少?

    当前强调国家粮食安全并不是因为国内供给紧张

    尽管对当前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性的判断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认为我国缺粮的依据是不足的。

    实际上,我国目前粮食市场供给不是少了,而是偏多。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连续多年增产,2014年实现了十一连增,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超过6亿吨的水平,连续5年超过5.5亿吨的水平。而我国用于满足居民食物消费的原粮数量每年只要大约5亿吨就足够了。可见,总体上说我国粮食产量用于满足居民的粮食消费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我国近年进口的粮食超过8000万吨。

    由于粮食供给极其充裕,国内粮食市场出现了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的格局,成品粮销售困难,市场价格低迷,国内粮食市场受到国际市场冲击。尽管目前国内粮食库存水平仍然不是一个公共信息而难以用来作为判断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重要依据,但是从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专门研究的粮食库容建设和强调粮食出库工作等情况来看,基本也可以判断我国粮食库存水平高,现有库容严重不足,农民生产出来的部分粮食已经没有仓库可装了,这些都表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性好。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我国粮食不缺,为什么粮食进口规模还逐年扩大?的确,很快我国年度粮食进口规模将会突破1亿吨。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状况不好?客观地说,我国粮食进口规模不断扩大,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粮食生产缺乏比较优势,竞争力不强。如果我国粮食收购价格向国际市场看齐的话,当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我国农民生产粮食就会亏本,而粮食出口大国的农民生产粮食仍可能盈利。如果任凭国际粮食市场冲击,我国农民就会失去粮食生产积极性,而放弃粮食生产。不过,新形势下,粮食适度进口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受到资源条件的制约,考虑到消费者个人偏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我国少量进口稻米、小麦和玉米等主粮,进口一定数量的大豆和其他食用农产品,不仅没有损害国家粮食安全,而且有助于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

    当前强调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

    一定时期内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主要取决于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库存水平和进口能力。当前,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显著高于居民粮食消费需要,多余的粮食要深加工来消化;每年节余的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主粮的库存水平不断地创历史新高;国际粮食市场供给过剩而我国外汇储备充裕,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使粮食进口压力加大。既然如此,为什么国家仍然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

    回顾改革以来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的变化,不难发现每当我国粮食供给相对较多时极容易出现松懈情绪。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后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卖粮难,农民不得不断地调减粮食生产,结果相继出现了粮食生产徘徊和减产,粮食市场供应紧张,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抢粮”。人们把这种情形称之为粮食周期。每次粮食形势好的时期,往往也“孕育”着粮食紧张的后果。消除粮食周期的不利影响,就要求我们始终重视粮食工作。

    目前,我国粮食的实际供给能力基本可以抗击任何风险,包括国内粮食生产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的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粮食供给可以永久地抗击各种累积性风险。

    近几年,我国局部地区虽然曾出现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全局自然灾害相对较轻。除了“政策好”和“人努力”外,“天帮忙”对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也不可或缺。我国粮食生产仍然要靠天吃饭。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样的粮食种植面积,在灾害轻时粮食产量相对较高,而在灾害重时粮食产量则相对较低。我们不能过高指望年年靠天帮忙。

    国际粮食市场价格长期低迷对国内粮食安全的冲击风险不可忽视。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起,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经历了长达大约30年的低迷时期。一些农业竞争力不足的国家以为国内生产粮食自给得不偿失,就放任国内粮食生产能力的削弱。到2008年时,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突然出现暴涨,很多国家禁止粮食出口,全球很多国家出现粮荒。

    近些年来,价格剧烈波动成为国际粮食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美国出口玉米价格在2012年11月曾达到324美元/吨,而到了2014年9月则下降到164元/吨,下降近50%。而我国玉米价格在托市收购政策作用下相对稳定。当前国际市场粮价低迷,粮食出口国家通过多种手段想要扩大我国市场,这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冲击不能低估。粮食消费总体上是缺乏弹性的。当粮食进口规模过大时,国内粮食生产势必会萎缩。因此,粮食进口总体上只能适度,不能过度依赖。对于口粮,更是要确保万无一失,绝对安全,把饭碗牢牢地端在我们手中。我们的饭碗应主要盛自己生产的粮食。这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调结构、转方式、促改革,惠民生,才有坚实的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如何防范国家粮食安全风险

    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首先是要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我们一定要改变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是要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观念。粮食少了不行,粮食太多了也未必是好事。我们还要改变把国家粮食安全等同于国内粮食数量自给的认识,不排斥粮食进口也是新形势下我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途径之一。

    之所以出现国家粮食安全认识上的误区,与我国经常出现粮食问题上的错觉有关。当一些地方出现农民卖粮难时,就轻易地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得太多了,供给过剩。而当一些地方短时间内出现在市场上抢购粮食时,就轻易地认为我国粮食供应紧张了,于是,粮食经营企业囤积粮食,居民增加家庭储备。人们对国家粮食供求关系预期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粮食市场的误判。

    2015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是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粮食工作的认识水平,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中心任务的核心。不能因为要转方式调结构就大幅度减少粮食生产,更不能放弃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进程,也不能因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就放任国际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的冲击。

    针对我国多年来粮食生产过度施用化肥,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和地下水,一些地方盲目开垦山地、林地、草地和湿地,当前确实需要把这部分粮食生产能力退出来。这就要求我国粮食补贴和托市收购政策等应作出相应调整,探索优惠政策享受资格认定办法,凡是在生态脆弱地区搞粮食生产的,都不能享受优惠政策。相反地,凡是注重粮食质量安全、注重粮食生产资源保护和培育、注重农业生态效益的,都应得到政府奖励和补贴。

    从长远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潜在生产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必须坚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一代农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产业化。

    应对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迷的冲击,当前要规范粮食国际贸易秩序,打击走私,查处进口劣质粮食掺杂国内优质粮食销售等不法行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要实现粮食进口多元化和契约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剧烈波动对国内的传导影响。

  • 相关阅读
  • 高压下的高尔夫球场能否扛到春天

    “散心”被入行近10年的他,视作是对2014年工作“低气压”的反应,“这可能是10年来经营业绩最低的一年,各俱乐部至少下降了20%~40%不等。”  现在,位于郊区的球场因封场显得更加冷清,只有一些工作人员在维护草坪。...

    时间:01-19
  • 走私农产品质量没保障

    (杜海涛、于军)2014年,全国海关开展为期一年的打击农产品走私“绿风”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对走私农产品违法犯罪活动实施打击治理。与此同时,海关还查获一批走私肉类、食糖、棉花、小麦、玉米、花生、食用油、皮革、饲料等粮食、农副产品案件,有效规范了农产品进出口秩序。...

    时间:01-19
  • 伦敦出租车司机状告优步打车 “分享经济”也要有规范

    不久前,伦敦出租车司机将优步打车软件告上法庭,认为使用该软件的司机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来计算里程并收取车费,实际上使GPS充当了计价器的作用,侵犯了出租车司机的权益。...

    时间:01-19
  • 美国奥本海默基金经理李山泉:用新思维看待经济增长

    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低估中国经济中创新的活力和影响力  最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科技领域以学习、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并不多。...

    时间:01-19
  • 沿海核电重启只差发令枪响 多项目已悄然采购设备

    目前,秦山核电厂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工程2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成为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装机最大的核电基地。...

    时间:01-19
  • 辽宁省公布40家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

    (记者刘洪超)辽宁省向社会公布了大伙房水源保护区40家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辽宁震翰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加油站项目)、桓仁实华万乐岛有限公司、辽宁省大伙房水库养殖总场(加油站项目)等位列其中。...

    时间:01-19
  • 广西首家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成立

    (记者潘少军)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近日在柳州市成立。今年,中心将创建3个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县,打造200家农产品网店,今后还将通过点面结合方式,帮助全市农民进驻电商市场。...

    时间:01-19
  • 中国健康服务业规模超3万亿 医疗服务业占大头

    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时间:01-19
  • 美国:健康产业成“老大” 占GDP比重高达16.9%

    健康服务业是美国的第一大产业,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卫生总费用达到2.7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16.9%,居世界第一。美国的健康服务已经形成完善、细分的产业链条,几乎所有的健康服务都可以在家、在社区、在手机上轻松获得。据估计,医学检验产业产值约占美国GDP的3%。...

    时间:01-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