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金立群详解筹备工作 亚投行年放贷最高150亿美元

2015-12-02 10:59:31

来源:腾讯财经

   开张前的亚投行一切准备就绪。昨日,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表示,亚投行将在12月底前正式成立,年可能放贷100亿-150亿美元。面对亚洲目前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业内普遍认为,亚投行与亚开行及世行之间未来将更多地展开互补性的合作而非竞争,而中亚、南亚及东南亚与“一带一路”相契合的区域很可能成为明年亚投行“首单”的目的地,内容基本不离能源、交通等传统领域。

 
  年放贷额100亿-150亿美元
 
  自今年6月底57个成员国在北京签署《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以来,亚投行的筹备工作终于进入收官阶段。在中国11月通过协定之前,已经有3个国家完成了立法程序并提交了批准书,根据协定,只要有不少于10个国家批准,并且股权占比不少于50%,亚投行就可以正式成立。
 
  金立群表示,亚投行成立后的首要目标是在明年二季度启动第一个项目,预计明年贷款额可能达到15亿-20亿美元。“正常情况下,拥有1000亿美元注册资本,我预计第一个5-6年,每年可能放贷100亿-150亿美元。”金立群表示。分析人士认为,亚投行运营首年,对于项目审核和放贷额度都会有试探性的收紧,随着运营机制的不断成熟,放贷额度也会逐年增加。
 
  而关于融资货币,金立群坦言,美元仍是亚投行营运中的首选货币,但随着人民币成功纳入SDR,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地位将得到明显提升,未来也会考虑人民币的融资需求。
 
  仅从额度对比,亚投行与亚开行之间差距不大,但曾有消息人士指出,相比世界银行及亚开行等,亚投行的贷款标准更低,审批灵活性更大。财政部部长楼继伟也曾经暗示,亚投行将打破世行等机构在审批、核查等方面的既有规则。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表示,亚投行的优势在于亚投行不会在提供贷款时向成员国提出过分的附加条件,这将赚得更好的口碑,也更有利于推进区域合作。
 
  补缺亚洲基建投资
 
  面对亚太地区基建需求的缺口,金立群称,亚投行与其他机构联合融资的商谈还在继续,包括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也明确表示,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将与亚行、世行等现有多边开发机构相互借鉴和补充,共同提高地区基础设施融资水平。
 
  而亚开行副行长张文才在APEC会议期间也曾表示,亚开行期待与亚投行合作,解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的问题,双方已经就一些可能合作的项目开始进行接触,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就具体的融资问题达成共识。
 
  但亚投行与亚开行之间并非全无嫌隙。实际上,亚投行自提出建立起就一直被外界视为是亚开行在亚洲基建领域的强大敌手。而亚开行的主导国日本似乎也嗅到了一丝端倪,不仅在今年增加了50%的贷款额度,还早在年初就计划从2017年起将全年融资额度扩大至目前的1.5倍,希望借此增强自有资本作为放贷资金。
 
  不过在业内看来,在庞大的基建需求面前,多家多边金融机构将不得不携手并肩。据亚开行预测,2010-2020年十年间,亚太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超过8万亿美元,但亚开行每年只能提供100亿美元左右的贷款额度。
 
  而世界银行尽管在2014财年共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类援助和贷款达到了610亿美元,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只有240亿美元,再刨除需求庞大的非洲国家,最终落入亚洲的基建资金也仅维持在100亿美元左右,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只能寄希望于合作来解决。楼继伟此前也多次强调,亚投行与世行和亚开行之间是互补而非竞争的关系。
 
  首单或对接“一带一路”
 
  尽管金立群没有详细说明亚投行“首单”会优先哪些项目,以及哪些国家将在初期获得贷款。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地域及需求迫切度来看,中亚、南亚或东南亚很有可能成为亚投行首笔投资项目的目的地。
 
  他表示,从中国的角度出发,“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可谓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但中国基本不会是亚投行“首单”的目标。“而中亚和南亚、东南亚分别位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地带,而且该区域内的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十分庞大,从亚投行设立的初衷来看,首单落户以上区域国家的概率非常大。”王军称。
 
  实际上,在亚投行还未成立之前,今年5月经历地震重创的尼泊尔就已经向亚投行寻求金融援助。尼泊尔外长曾表示,尼泊尔政府希望筹集20亿美元用于震后重建,在外媒看来,灾后的尼泊尔是亚投行首笔投资的有力竞争者。
 
  中国自己的“丝路基金”把首笔投资定向投放到了中巴经济走廊上的水电项目,作为区域金融机构的亚投行“首单”又将瞄准哪些项目?亚投行筹备工作组副组长陈欢曾在10月底透露,能源、交通、农村发展、城市发展、物流等“基础中的基础”领域将是亚投行成立后基建项目的优先选项。王军也表示,亚洲大部分国家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首单”基本不会偏离出能源、交通等传统项目。

  • 相关阅读
  • 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何时可达标?专家预计在2030年

      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这次督查将持续到明天,根据天气预报今晚将有冷空气流动至华北地区,形成有利的扩散条件,预计明天重污染天气有望得到消除。”12月1日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明天...

    时间:12-02
  • 五天重污染为何不发红色预警? 环保局:预测有误

      今天凌晨,在偏北风的作用下,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意味着本市持续五天重污染天气的结束。在此轮重污染过程中,为何不发布红色预警成为很多市民的关切。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在这五天当中,位于中间位置的...

    时间:12-02
  • 低品油退市难重挫治霾成效 部分地方政企拖延置换

      12月1日,北京重霾锁城第五天,华北、黄淮地区有多地发布霾橙色预警。住建部一句“北京雾霾主因是尾气”的说法再度引起公众对油品标准升级的关注。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距离东部11省市...

    时间:12-02
  • 香港零售业销售额连跌8个月 访港旅游业表现呆滞

      香港零售业遭遇寒冬   ⊙记者时娜见习记者张忆○编辑枫林   尽管南方地区屡次尝试入冬失败,香港零售业早已进入“寒冬”。多项数据显示,作为香港经济支柱之一的零售业正在经历一段艰难时光。  ...

    时间:12-02
  • 操盘必读:两大事件驱动 环保股迎年底红包行情

      导语:巴黎气候大会召开,环保行业在冬季雾霾和行业大会等事件驱动下,有望迎来爆发。   一、财经要闻   (1)高增速背后或藏隐忧,保监会排查重点锁定现金流风险、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保单借款风险、银保...

    时间:12-02
  • 媒体:注册制推出将早于《证券法》整体修订

      【财新网】(记者蒋飞)权威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推出有望早于《证券法》的修订整体完成。至于现行法律与注册制的要求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来解决,包括授权国务院调整股...

    时间:12-02
  • 证监会提醒:切勿轻信代理 T+0交易的网络平台

      ⊙记者马婧妤○编辑枫林   证监会官方网站昨日发布信息,提醒投资者不要参与宣称可以代理投资者进行沪深股票“T+0”交易的网络平台,以免上当受骗。   近日有投资者在上网时发现,有注册在境外的...

    时间:12-02
  • 媒体称注册制推出将早于《证券法》整体修订

      【财新网】(记者蒋飞)权威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推出有望早于《证券法》的修订整体完成。至于现行法律与注册制的要求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采取一些特殊的办法来解决,包括授权国务院调整股...

    时间:12-02
  • 调查称7成内地高管担心被欺诈 比例全球最高

      港媒称,商业调查公司克罗尔进行的调查发现,内地的高管比全世界其它任何地方的高管更加担心欺诈的风险。   据香港《南华早报》11月30日报道,在克罗尔公司的年度调查中,约73%的驻内地高管说,受到欺诈的影响...

    时间:12-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