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债市泡沫争议风起:严重透支经济悲观预期

2016-01-06 15:57:52

来源:腾讯财经

   邓海清则直指债市泡沫,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债市主导因素为“过度的经济悲观预期和“资产荒”,目前的债市收益率已严重透支了经济悲观预期,而一旦2016年经济和通胀下行幅度不大,债市就将出现大幅调整压力。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2016年GDP增速有望站稳7%台阶,“通胀归来”是大概率事件。其主要逻辑是:真正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得以发力,即扩大赤字率、减税、刺激房地产、稳定投资,将扭转经济周期性下滑,补库存和出口形成增长动力。
 
  本报记者黄斌北京报道
 
  在市场普遍预期债牛延续的当下,有理有据地给债市“浇浇冷水”,或对债市的理性发展颇有助益。
 
  1月2日,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发布研报称,债市与基本面存在背离,估值已过高,去年下半年由“资产荒”引发的债牛并不具有持续性。持续至今,债市收益率已严重透支经济悲观预期,投资者应尽早上岸,以免重蹈2015年“股灾”覆辙。
 
  无独有偶,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高占军2015年底撰文指出,债市已出现泡沫的某些迹象。其判断债市泡沫的主要依据是:现券与融资交易规模陡增、收益率显著下降以及信用利差急剧收窄三者同时出现,同时大量新增资金的涌入。
 
  2015年12月14日至12月28日,债市迎来去年底最大幅度的上涨,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从3.0306%和3.3964%一路下行至2.7961%和3.1073%,下行幅度分别达到23bp和29bp。
 
  上海某公募基金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市场彼时对利率品种颇“有种疯狂做多的迹象”,原因或与年底发行量下降也有一定关系,市场供求不匹配,“配置资金只能到二级市场买,但供给量上来后,会有一定冲击。”
 
  12月28日探底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较快,近5个交易日回升了近10个bp。“12月中旬那波资金太猛了,紧盯着央行降准预期,但都落空了;这几天农发行等政策性金融债开始放量,就受到了冲击。市场的预期一致性太高,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风险。”该公募基金交易人士说。
 
  债市泡沫逻辑
 
  近期,市场人士对债市泡沫说法时有议论。支持泡沫论者认为,部分地产债发行利率与政策性金融债相当,个别机构的投资杠杆倍数高企,泡沫已显现;反对者则认为,债市整体杠杆率并不高,无需担心泡沫。
 
  在高占军看来,债市整体“并不高”的杠杆水平,具有迷惑性。
 
  2015年12月下旬,他撰文指出,整体债市杠杆率“年初为1.081倍,现为1.109倍”,未见大幅上涨。11月份交易所杠杆率1.37倍,虽较银行间市场的1.09倍超出许多,但亦只是近年平均水平,且较年初的1.45倍明显下降。但杠杆率指标有时会漏掉关键信息,“因债券托管规模远高于融资余额,且二者通常变动巨大”,故需从新的维度分析债市风险。
 
  他分析称,现券与融资交易规模陡增、收益率显著下降以及信用利差急剧收窄三者同时出现,再配以大量新增资金涌入,是判断债市是否出现泡沫的标准。
 
  据其统计,2015年以来现券交易显著活跃,“银行间现券交易量前11个月即达80万亿元,远超2012年历史最高的73.8万亿元,是2014年的2倍以上”;同时,融资交易规模暴增,“银行间日均回购交易由年初1万亿元增至12月的2.8万亿元,而隔夜回购占比远超90%。”这显示市场对资金宽松的持续性信心十足。
 
  更重要的是,债券收益率显著下行,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坦下行60个-70个基点,企业债收益率下行幅度更大,“债券收益率已处历史低位,信用利差也收窄至2008年以来的最低区间。”
 
  因此,他认为,若2016年货币政策宽松不及预期、债券发行供给压力持续加大以及信用风险蔓延,或导致投资者集中抛售,“这三大潜在触发因素未必一定发生,但值得关注。”
 
  邓海清则直指债市泡沫,认为,去年下半年以来债市主导因素为过度的经济悲观预期和“资产荒”,目前的债市收益率已严重透支了经济悲观预期,而一旦2016年经济和通胀下行幅度不大,债市就将出现大幅调整压力。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2016年GDP增速有望站稳7%台阶,“通胀归来”是大概率事件。其主要逻辑是:真正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得以发力,即扩大赤字率、减税、刺激房地产、稳定投资,将扭转经济周期性下滑,补库存和出口形成增长动力。
 
  美联储加息、汇率风险加大
 
  市场交易人士对债市泡沫亦有所佐证。
 
  “实际上,最近债市有很多负面消息,11月份工业增加值、社融贷款数据改善,还有人民币汇率贬值、欧洲宽松态度不及预期、大宗商品反弹,央行弱化数量目标的发言、迟迟不调整公开市场利率等等,但市场在较为一致的预期下,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这些因素。”前述上海交易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但无论债市有泡沫与否,泡沫有多大,识别风险是市场永远的关键词。
 
  在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看来,未来中国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有三大制约因素,分别是美国加息、汇率贬值和信用违约。其中,2016年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美联储加息,“如果美国持续加息,中国就很难再持续加息”,难以为债市提供资金面支持。
 
  其进一步分析称,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压力,由于“中国的利率在下降,而美国的利率在上升”,因此会制约中国央行的降息空间。同时,由于信用违约风险进一步暴露,“对于存在债务违约风险的行业,即便央行放水,也没人敢去买”,进而对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形成掣肘。
 
  “抛开信用债防踩雷,其实我们觉得,目前风险最大的是:汇率。”华南某银行交易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中国前期积累了巨量的外币债务,而“外汇储备里有一半都是企业外币债务”,现在人民币走弱,加上国内发债利率已大幅低于国外,“三大航空公司、以前在海外发债的地产公司都开始还美元债了,这会进一步削弱人民币汇率。”
 
  “综合来看,现在股市高估、信用债严重高估、房地产高估、人民币高估,只有国债还有下行空间。2016年依旧是牛市,但是会大幅波动,我们继续看好利率品种。”该交易人士说。

  • 相关阅读
  • 宁高宁将力推中化改革 赵双连低调接掌中粮

      本报记者张旭北京报道   2016年1月5日下午,中粮集团官方宣布,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召开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大会,原中储粮董事长赵双连出任董事长,宁高宁离职另有任用。   当天晚间,中国中化集团发布官方消息:...

    时间:01-06
  • 升级供给结构 地方谋划万亿短板大项目投资

      本报记者定军实习记者史梦怡特约记者汪玄北京报道   再过几天,杭州到富阳的城际铁路就要动工了,这是继1月4日杭州到临安的城际铁路动工后,浙江的又一大手笔投资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目前各省、市...

    时间:01-06
  • 郑州村庄两百亩集体土地出租后疑被暗中征收

      原标题:两百亩集体土地被“国有化”   据新华社电土地租赁协议签订之后,表面上每年如约向村民交付租金,暗地里却在大家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完成了“征地”手续。日前,郑州市一村庄200余亩...

    时间:01-06
  •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后续拨款未定 或因无钱全面停工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后续拨款未定或停工   ◎每经记者王志福   福田站开通了,香港段还会远么?   2015年12月30日,令人期待的广深港高铁福田站正式开通运营。但是,如果2016年3月前后续拨款仍不能到位,已完...

    时间:01-06
  • 单日融资买入额创近3个月新低

      证券时报记者赖少华   2015年12月23日以来,A股持续回调,2016年首个交易日更是遭遇两度熔断提前收盘。其间两融投资者的交易热情出现急剧降温,两融余额跌破1.2万亿元关口并持续下滑,单日融资买入规模从1200...

    时间:01-06
  • 制造业服务业双双走低 复苏现波折

      去产能进程的推进,会对短期经济增长、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城镇化相关的改革要加速推进   【财新网】(记者于海荣)2015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双双回落,经济活动持续偏弱。  ...

    时间:01-06
  • 操盘必读:主力新课题曝光 哪些股值得关注

      导语:熔断机制下主力新课题,转融资余额降八成,融资客仍逆市对近百股大手笔净买入。   一、财经要闻   (1)央行1300亿逆回购创四个月新高,资金面渐回暖,但降准预期仍未降温或锁定一季度。   (2)人...

    时间:01-06
  • 蚂蚁金服启动B轮融资 互联网金融或迎上市潮

      本报记者陶力上海报道   蚂蚁金服离上市的日程已经越来越近。   1月5日,蚂蚁金服内部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确认,该公司正在进行B轮融资,但是对于投资方和融资金额并未透露具体细节。&ldquo...

    时间:01-06
  • 银行理财迈入国标时代 销售环节有望进一步规范

      昨日(1月5日),央行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召开发布会,发布《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评价准则》、《银行业产品说明书描述规范》等9项金融国家标准,新标准将于6月1日实施。  ...

    时间:01-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