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接班、分配、北漂……中国人“找工作”的40年

2018-12-01 00:23: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日电 题:接班、分配、北漂…中国人“找工作”的40年

  作者 姚露

  1983年,邹有华接了父亲的班,当上了教师;1984年,邹有智考进了国企;1991年,邹有信被分配当上小学教师。

  老邹家三个儿子在上世纪80、90年代,用不同的方式找到工作。

  再后来,有人追赶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浪潮,也有人追求理想成了北漂、深漂……

资料图:人才市场一角。韩章云 摄 资料图:人才市场一角。韩章云 摄

  接班

  1983年,仅仅读了初中的邹有华,在26岁时候顶替了父亲的教师岗位。对此,家里当时还在读“大学”的老二邹有智内心颇为不满。

  “老大刚退伍没有工作,还要养两个小孩不容易,你现在读大学(实际是技术学院),将来有更好的路子。”父亲苦口婆心,劝邹有智别往心里去。

  父亲以身体状况为由提前一年退休,就是为了让邹有华的工作有着落,家里的日子好过一点。

  顶替,也叫接班。1956年1月14日,原劳动部发出的《关于年老体衰职工以其子女代替工作问题复轻工业部的函》中首次提出,允许职工退休后招收其符合条件的子女参加工作,即职工退休、退职,子女顶替参加工作。

  这一制度在1990年底被彻底废除,邹有华赶上了工作可子女接班政策的末班车。

  “坐上车”的邹有华文化程度不高,又当上了老师,表面上的不搭是本质矛盾的集中表现。虽然能领上工资,邹有华在学校却跟不上教学节奏,很长一段时间适应不了工作。

  老二邹有智1983年高考落榜之后考进了一家技术学院,也就是父亲口中的“大学”。

  1984年,在大哥邹有华迷茫的那段时间,当时19岁的邹有智在学校遇上了一家国有企业的招工考试,并且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就职批准。

  “那一年刚定了亲,家里掏了不少钱(条件困难),自己根本无心学习,所以学没上完,就去单位报到了。”邹有智通过招工考试找到了这份月薪37元的工作。

资料图:长三角地区高校本硕博毕业生、社会人才等在对接会现场咨询招聘信息。 鲁毅 摄 资料图:长三角地区高校本硕博毕业生、社会人才等在对接会现场咨询招聘信息。 鲁毅 摄

  分配

  1984年,中国恢复高考第8年,廖萍一边放牛一边学习考上了贵州医学院。她真切地体会了“知识改变命运”,当初的放牛娃如今已是贵阳当地一家医院知名的主任医师。

  毕业后,廖萍和男友通过“统招”分配方式选择到同一个地方就业,廖萍选择了医院,男友则分配到了免疫站。

  所谓的“分配”是1981年在国务院批转的原国家计委、教育部、国家人事局《关于改进1981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中提出,即对毕业生的分配确定为“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实行‘抽成调剂,分级安排’的办法”。

  实际上,除了地方上的选择,工作的好坏也是当时许多学生在接受工作分配时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由于毕业分配单位的好坏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命运,盼望着分配一个好单位,是大学毕业生整个家庭的心愿。

  什么叫好单位?有学者表示:“那时,人们的理想是‘科学家’、‘工程师’,待业青年也以‘上班’为首选,实在没有出路才去干个体或服务业。”

  1989年,邹有华的三弟邹有信高中毕业考上了当地一家师范学院,3年学成后通过定向分配,到了离家50公里的镇上当小学老师,一个月工资68元,彼时大哥邹有华接班父亲的岗位已经6年之久,工资是新人教师的两倍左右。

  与此同时,邹有信的同学林惠仪以统招形式,选择了自家镇上的小学入职。

  1999年以后,邹有信通过自学考上了大学,“根据当时的要求,小学教师评级、退休凭职称有学历要求。”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是邹有信和同龄人感受最真切的人生哲理。

  分配工作的制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推动人才流动、协调地区利益的正向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这种人才分配方式的弊端也愈发明显。

  1996年,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的制度被正式取消。但直到2007年4月,随着西藏取消大学生毕业分配,延续了50多年的毕业分配制度,终成往事。

  此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决心到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闯荡,年轻人中也开始有了“跳槽”。

资料图:2018年广西中高级人才交流大会现场。 黄艳梅 摄 资料图:2018年广西中高级人才交流大会现场。 黄艳梅 摄

  下海

  改革开放之后,除了考试找工作、分配找工作,还有一批人快速接触到“开放”的信息,开始了创业之旅,当时称为“下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廖萍的大哥廖健平听说蜂窝煤生意很挣钱,就自掏腰包去城里学了蜂窝煤技术,在乡下做起了蜂窝煤生意。

  那个时候,很多地方农村的取暖、做饭主要靠火炉燃烧煤块,由于煤炭储存和生产的季节性,到了夏天就换成了烧柴,“但柴火得一直加,很麻烦。”

  廖健平将煤渣、黄土、水和煤块混合,打成蜂窝的形状,卖到农村,价格便宜不说,还方便许多。

  “1块钱一堆的煤渣通过技术加工之后做成蜂窝煤,价格翻了10倍!”廖健平因为蜂窝煤生意成了镇上第一个“万元户”。

  “万元户”这个词在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指存款或者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民户。

  “万元户”年代的米价每斤0.14元,肉价每斤0.95元,走亲戚送礼2元左右,压岁钱0.1-0.2元,1万元代表着财富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1990年,廖萍的二哥廖建军用家里资助的几千块做起始资金,干起了肥料供应商。不过他的生意模式和当时“开门店等人上门买东西”的模式不同,他是“送货上门”。

  当时廖建军的朋友有一辆大卡车,农民只需要在他店里下了订单,廖建军就可以用卡车送货上门。“当时农民买东西都是需要等到赶集,买了东西还要自己背回去。”因此,送货上门的肥料深得大家的喜爱。

  廖建军还有一个商业小秘密,在资金充足之后,他会在淡季的时候去肥料厂囤货,在农忙的时候卖出去。本身送货上门就有优势,加上淡旺季肥料的差价,廖建军的生意如火如荼。

  生意的成功让廖建军家里的小女儿在90年代初就玩上了迪士尼的雪花机,也让家人在那个年代有条件吃上100块钱一颗的抗癌药。

  资料图:人才市场里的求职者。 韩章云 摄 资料图:人才市场里的求职者。 韩章云 摄

  北漂

  2010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100万人竞争1.5万余岗位。邹有智的女儿邹莹莹是参考大军中的一员。那一年她26岁,第三次参加公务员考试,家里人盼得着急,她也考得恼火。

  在此期间,她同时还报考了县城几家银行、电视台招聘,只不过,都无疾而终。

  “望子成龙最好是当公务员,望女成凤最佳是进事业单位。”那几年,在家长的眼中,无论公务员、事业单位中的哪一个,都代表着一只“铁饭碗”。

  2010年邹莹莹公务员考试又一次落榜,家里人对这个已经毕业3年、即将“奔三”的女孩生出了更多的担忧。

  “要不再试试隔壁县的教师岗位?”教师,是家人们最后的底线。当老师,工资低了点,福利少了点,但起码稳定!还有3个多月的带薪休假!

  2011年,邹莹莹一共跑了近40场考试,最终考上了临县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师的岗位。至此,邹莹莹解脱了,家人们也松了一口气。

资料图:公务员考试临近,天津一家公务员培训班里“人满为患”。 张道正 摄 资料图:公务员考试临近,天津一家公务员培训班里“人满为患”。 张道正 摄

  2014年,邹莹莹的表妹吴筱大学毕业,“这孩子不听话,安排好的路不愿意走,非要出去活受罪。”

  父母说的“活受罪”,指的是吴筱放弃了当地一家知名媒体的记者岗位,非要去深圳“见世面”,做一个水土不服的“深漂”。

  “我一生下来就在以家为中心的方圆几十公里转悠,从小学到大学,连最后找工作都在离家两站公交站的地方。”吴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未来,但绝不是父母安排的这样。

  2015年刚过完年,吴筱就收拾了行李,和朋友一起到深圳一家创业公司上班,在这里她见识到了“996”的工作模式,体验了自力更生的无助,也真正明白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道理。

  过去3年,吴筱在深圳一家报社做过调查记者,去过上海一家金融公司做过品牌策划,现在她是北京一家外企的公关,成为“北漂”。吴筱目前正在准备明年去香港进修的事情,“算是充实自己,也算是给这几年一直忙碌的自己放个假。”

  1978年离现在的我们相去甚远,但改革开放的影响始终如影相随。从接班、招工考试、分配工作到自主就业,年轻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从养家糊口的基本需求演变到对自由、梦想的追求。(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完)

  • 相关阅读
  • 安徽黄山评选旅游伴手礼 推动旅游“品质革命”

      中新网黄山12月1日电 (余皓 樊成柱)12月1日,黄山市首届旅游伴手礼创新设计大赛暨第三届黄山青年创客大赛颁奖仪式在安徽黄山举行,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最终30件作品成为“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送得出”...

    时间:12-01
  • 个税改革实施首月减税316亿元 6000多万人不再缴税

      本报讯 (记者赵莹莹)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有6000多万税改前的纳税人不再缴纳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税务总局所得税司司长罗天舒介绍,个人所...

    时间:12-01
  • 摩拜完成股东工商变更:胡玮炜退出 王兴持股95%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日电 12月1日上午,据多家媒体报道,摩拜单车的运营主体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11月27日正式完成了股东工商变更,创始人胡玮炜、投资人李斌等人退出。   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

    时间:12-01
  • 微信及QQ邮箱漂流瓶服务暂停:有用户发布色情内容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1日电 据媒体报道称,不少用户利用微信漂流瓶等功能发布色情内容或色情招嫖广告的情况。11月30日晚,微信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派”发布公告称,即日起,暂停漂流瓶功能相关服务。 微...

    时间:12-01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当下中国,品牌建设正当时

      中新网西宁12月1日电(记者 张添福)“品牌如何发展?中国经济到了现在这个节点,这是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12月1日在青海西宁表示,“当下中国,品牌建设正当时。”   张影是...

    时间:12-01
  • “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西安开幕 聚焦自动化创造智慧社会

      中新网西安12月1日电 (记者 张远)1日,“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在西安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自动化创造智慧社会”,聚焦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引领智慧社会建设。   本次大会有来自海内外自动化、先进制造、信息...

    时间:12-01
  • 专家学者齐聚厦门论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中新网厦门12月1日电 (记者 张金川)由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主办的“科技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论坛”1日上午在厦门举办,致公党中央科技委员会秘书长、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王启平,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

    时间:12-01
  • 中老国际通道玉磨铁路首个隧道群贯通 建亚洲象护栏

      中新社昆明12月1日电 (缪超 俞勇 张伟明)记者12月1日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获悉,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玉(溪)磨(憨)铁路黄竹林隧道群全部顺利贯通,这是中老国际通道玉磨铁路首个贯通的隧道群。...

    时间:12-01
  • 首届青海品牌文化节开幕

      中新网西宁12月1日电 (胡友军罗云鹏)以“让世界看见你”为主题的首届青海品牌文化节1日在青海西宁开幕,旨在集中展示该省企业在品牌建设和实施品牌战略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提升区域品牌和国际品牌的竞争力及影响...

    时间:12-01
  •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台州)论坛召开

      中新社台州12月1日电 (记者 郑巧)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台州)论坛11月30日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齐聚浙江台州,围绕“新时代中国民营企业新使命新担当”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开幕式...

    时间:12-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